强化资源垄断
庞尼在出席去年11月安特卫普国际钻石峰会时曾表示:“10%的需求下降还不算末日来临,钻石的价格正在修正。”
庞尼的底气在于戴比尔斯的王牌——钻石的稀缺性。“不要忘记,我们经营的不是普通商品,我们经营的是一种越来越稀少并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更值得一提的是,戴比尔斯用了约一百年时间来控制钻石的供应量以操纵市场。经济学家谢国忠说:“除了钻石卡特尔戴比尔斯,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成功地实现垄断。”
19世纪至20世纪,由于全球的钻石开采主要集中在南非,戴比尔斯在19世纪末购买了南非所有的钻矿,几乎完全控制钻石在市场上的流量,其将钻石交给位于伦敦的中央交易组织来决定钻石的销售价格。20世纪80年代,全球90%左右的钻坯都是由戴比尔斯下属的中央销售组织(CSO)所销售。
然而,随着全球各地发现钻矿数量的增加,南非钻矿开采量占全球的比重慢慢跌至11%。此时,戴比尔斯已经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全面收购,而1991年至1995年间,美国、俄罗斯等国司法当局控其有违反垄断法嫌疑一事也使戴比尔斯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戴比尔斯的股权结构也进一步分化。目前,公司45%股份为英美公司(Anglo American)持有,40%为欧本海默(Oppenheimer)家族持有,剩余15%股份为非洲波札那共和国政府持有。
在此情况下,戴比尔斯开始由“行业监护人”向“最佳供应商”转变。庞尼把戴比尔斯定位为“需求导向型企业”,他在声明中表示:“目前戴比尔斯占全球钻石市场的40%,公司主要通过拥有全球庞大客户群的钻石交易公司和数百家小型公司的招标流程来出售产品。”
从90%到40%,戴比尔斯在资源上的垄断程度似乎严重下降,但戴比尔斯对钻石资源的控制力度却从未放松过。
一位曾在DTC工作的资深员工刘博士表示:“戴比尔斯近年一直在选择性地寻找优质资源,并在获取资源上从不手软,但形式上有改变,不像过去那样全部纳入囊中。一方面,戴比尔斯积极与各地开采者建立联盟关系,另一方面加紧收购全球其他钻矿。”
财报显示,2008年,戴比尔斯在加拿大Snap Lake矿和Victor矿开采量达160万克拉,而2007年仅8.1万克拉。Snap Lake矿和Victor矿均为戴比尔斯于2005年新收购的钻矿,前者于去年年初投产,后者于去年第二季度动工。此外,位于南非的Voorspoed矿已动工,该矿原计划于今年11月运行。
戴比尔斯还将触角伸向人造钻石。去年,戴比尔斯控股60%的Element Six公司(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商)销售总额达5亿美元,和2007年相比,内生增长(organic growth)达25%。
收益为王
然而,对于戴比尔斯来说,以需求为核心的战略转变颇具颠覆性,因为此前,市场人士估计,戴比尔斯的战略转变估计将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步得到反映。
戴比尔斯出售矿权和削减客户数量的行为,表明公司已从控制钻石的供应转向关注收益率。
去年9月,戴比尔斯完成了其南非的Cullinan矿的出让,并将坦桑尼亚的Williamson钻石业务出售给了佩特拉钻石公司,基本完成了其从非盈利资产撤资的两年计划。
同时,戴比尔斯的销售单位DTC 将其伦敦、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加拿大的基本客户,从93家削减为 79家。
戴比尔斯还将重点放在其产权销售上。去年9月,戴比尔斯推出了其“DTC特许商业计划”,并将该项目授予4家前配售商。
曾参与该项目的刘博士表示:“这一计划实际上拓展了戴比尔斯的钻石产业链,因为珠宝零售商和非配售商可以与公司合作推广品牌。”
庞尼在今年1月份的看货会上呼吁配售商联合行动,“你们要承担起责任,来用创新的市场推广项目和产品,寻找和开拓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和新兴市场,如结婚和订婚戒指将是在整个经济周期中都很有活性的产品。”
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运营主管狄尔特·哈根为公司放弃手中的部分资源提供了一定解释,“我们要集中那些能带来预期回报的资产,进行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定位。”他还对《金融时报》评价公司的计划是“双赢方案”,“我们对能带来回报的资产资源进行筛选,股东们对此感到满意。我们又是一个极具依赖性的机构,我们也给其他公司由小到大的成长机会,很明显,这样做对整个行业有利。”
庞尼此前所表示的“市场的糟糕情况是由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似乎为戴比尔斯向其母公司英美公司及其它股东贷款5亿美元埋下了伏笔。
在2月20日公布去年年度财务数据的视频中,庞尼表示:“这是保持公司盈利的明智之举。”而英美公司方面也对外预测,这次借款之后,戴比尔斯应该不需要额外注资。
但不管戴比尔斯做出了哪些战略改革,需求才是利润之母。对此,戴比尔斯方面在2008年财报中预测:“最近的市场研究表明,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依然渴望购买钻石,随着经济好转,钻石的长远供应将会得到保证,这将给未来钻石价格上涨打好基础。”(实习记者 邓瑶 本报记者 高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