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小的虫子,短短几天,竟累及整个中国的柑橘产业。连日来,虫橘事件的影响,依然在瑟瑟秋风中延续;“救救橘农”的呼声与行动,也正在政府与民间紧急施行。
这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局面。
水果蛀虫,不算少见。大实蝇更非什么基因裂变的新虫,可以令专家和果农惊慌失措。一地农产品出现灾情,或许,对其他产地可能还是一种“福音”。而自打“有虫柑橘”成为社会热点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忙碌的身影:对传言及时澄清,派专家调查,得出“果虫对人体无害”的重要结论;各销售区开始追查“四川柑橘”,一些省市领导带头尝橘;农业部也随即出台了几项措施,要求扑灭疫情,抓好销售……
努力,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依然未遏制住事态的扩散。为什么众多举措敌不过一条“无害虫子”的杀伤力?
虫橘事件中,牵涉到政府与公众、果农与消费者、疫情地与非疫地等多方“利益集团”,其利益诉求有不同,但却互相影响。问题爆发,必是多方利益受损。化解危机,就是希望把这些受损程度降到最低,缓解矛盾,让群众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与网络流传了四川虫橘的消息后,四川省农业部门和广元市立即进行调研和澄清。其不回避的态度,虽为“传言”所逼,毕竟也是对公众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视。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方面对各方利益诉求尚缺乏认真的分析和应对——
广元市对传言迅速调查,值得肯定,但他们无视虫橘存在的事实,斥责“造谣”者,令公众滋生反感,削弱了公众对当地政府措施信任与配合的基础;
有关部门宣布四川的虫橘已被控制,但虫橘频频现身他地,还有哪些地区有虫橘,“入市”的监管程序到底有无保障,人们得不到、也看不到权威部门的解释与行动,只好让全国柑橘都沾上了“嫌疑”;
消费者们拒买柑橘,其恐慌并非源于“有害担心”,还因为无法接受剥开橘瓣发现蛆虫的那种“恶心”。但专家学者们只顾用“对人体无害”的科学知识“教育”消费者,却不愿或是忽略了其实应花更多精力研究并告诉消费者购买柑橘的注意事项;
公众期望买到真正的“放心橘”,像问题奶粉出事后,质检部门对所有上市的每批次奶粉都逐一检查贴上标签,给人们一个看得见的保证。但放眼全国橘市,这样的保证,在虫橘事发十天后,又在哪里呢?
任谁也不忍看到这样的一幕:橘农们看着自己辛苦一年的金黄橘果烂在树上、地里。防止这样的悲剧,也并非无计可施。假如我们的相关部门,直面问题所在,能切实“以人为本”,把消费者利益、果农利益放在首位,在确保市场“放心橘”上,加快速度和力度,筑起一道足以让公众放心的“防火墙”,为大量橘子寻找新的加工出路,为广大果农所可能承担的风险尽快制定并启动相应的政策补贴,即使损失已经注定,但还可以迅速止损。
只是,柑橘留给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紧……(吴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生活频道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