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守护“世遗”千年文脉:浙江五地联动勾勒运河动人图景

守护“世遗”千年文脉:浙江五地联动勾勒运河动人图景

2022年06月21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守护“世遗”千年文脉:浙江五地联动勾勒运河动人图景
    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 倪傲杰 摄 摄

  中新网湖州6月21日电(记者 施紫楠 王题题)一水连南北,文脉贯古今。至今,“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然8载。这个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悠悠岁月中承载着古今文化的传扬,吟诵着江南韵味的篇章。

  21日,“同一条运河:千年运河情,百年共富梦”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在湖州市南浔区大运河畔启幕,为赓续遗产文脉、探索保护机制搭建了交流平台,不断壮大运河沿岸“朋友圈”。

南浔古镇非遗展示 施紫楠 摄 摄
南浔古镇非遗展示 施紫楠 摄 摄

  据悉,大运河始建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繁华于明清,历经千年,底蕴深厚。历史上的大运河通江达海、开放包容,不但交汇着江河之力,也融汇了各地文脉。

  如何保护这一流淌的、动态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审议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中国国内第一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

  据悉,大运河浙江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5段河道,长327公里,流经5个设区市,遗产点13个,涉及遗产区26.58平方公里,缓冲区103.59平方公里。

  “保护大运河,是无上荣光,也是千钧重担。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大运河浙江段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活动现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这样说道。

  杨建武表示,此背景下,浙江可依托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展示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把大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南浔古镇夜景 沈勇强 摄 摄
南浔古镇夜景 沈勇强 摄 摄

  眼下,随着《条例》的施行,大运河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历史的传承,推动着人们走向无限向往的远方。

  启动仪式上,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座运河沿线城市视频连线,共同讲述大运河的遗产价值以及沿线民众参与大运河保护、与大运河交融共生的动人故事。

  “近年来,杭州通过数字赋能的形式,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杭州市运河综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开发的“云游运河”,可实现720度全景观看运河各遗产点,感受运河风光,还能通过图文等形式,向游客普及保护历史遗产的价值理念。

  只有当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地域文化传承展示与生态环境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沿岸民生改善统一起来,大运河才能成为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此次活动现场,“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全面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世界遗产保护,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大运河浙江段的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治理能力。

  “对于与大运河相伴相生的南浔,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画卷,穿透南浔的历史和现实,融入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浔人的灵魂。”活动现场,南浔区区长程佳直言,南浔缘河而起、因河而兴。

  其表示,接下来该区将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为契机,以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历史资源为抓手,构建“运河+文化+旅游”新模式,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使大运河成为“致富河、幸福河、共富河”。(完)

【编辑:石睿】

生活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