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活得起,死不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中华文摘》文章:“活得起,死不起”
2010年06月22日 14: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林禾 张梦洁

  清明前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墓单位迎来了墓地销售的黄金时期。任意打开一家墓园网站,价格表上的墓地价格少则数千元,多则数十万元。再到实地去看一看,如今可供市民选择的墓地中,低于万元的已经不多见了。

  活得起,死不起

  北京市昌平区景仰园骨灰林管理处是北京市公布的29家合法经营性公墓之一。“最低18000元起,根据占地大小不同,所用石料品质、多少不同,墓价相应不同。”该陵园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高中低各种档次供不同需求的客户选择,现在是销售旺季,很多人都得排号等待。”

  始建于1993年的北京八达岭陵园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合法陵园。目前,该陵园的价格按碑型分为成型墓、成型艺术墓和设计艺术墓三种。价格分别是1万~3万元、3万~5万元和5万元以上。据该陵园工作人员透露,这样的墓地,已经“很便宜了”,价格更高的墓地一般不往价目表上写。

  上海的墓地价格也同样昂贵。最近几年,上海新墓单价以每年至少10%的幅度上涨,总价低于2万元的传统墓穴基本很难买到。普通墓穴售价一般在总价2万至20万元之间,个性化艺术墓售价更高达5万元/平方米,而且必须7平方米起买。对于近年来持续高涨的墓地价格,有人因此形象地总结:高价墓地正构成拦劫人生终点路上的最后“一把刀”。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死不起”成为老百姓的又一个沉重负担。

  卖方市场

  由于大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近年来大城市的墓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以上海为例,近几年每年死亡人口都要超过10万,也就是说,每年要产生数以万计的新墓需求。

  中国人有着“入土为安”的传统,据民间的调查显示,约80%的人希望埋在墓地。如果每座墓按1.5平方米的尺寸来建,每年11万座墓,就需要16.5万平方米的土地。而上海目前只有44处公共墓地,有些小型公墓甚至面临土地消耗殆尽的“死墓危机”。由于供不应求,墓地的价格飞涨。

  目前,国内每年丧葬费市场有约164亿元的规模,基本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该部分主要由民政部门下的殡仪馆垄断经营,价格由国家统一定。而墓地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价格公开,由丧户自愿选择。殡葬暴利一般都发生在此。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关产品的利润率超过300%。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坦言,上海公墓单位的主要利润是来自土地获得与转让之间的差价。

  “很多墓地管理者为了获取暴利,故意进行炒作。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炒卖活人墓’的现象。”近年来,一些城市土地价格飞涨,与地价密不可分的墓价也就跟着一路上升。

  孝心不打折

  高价墓地的出现,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供应一方,需求一方的推动也不能忽视。不可否认,“薄养厚葬”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仍占有极高的比例。甚至还有人产生某种攀比心理。

  “买墓地的人不好意思砍价。有想跟我们砍价的客户,我们一般都会以‘孝心不打折’为借口拒绝,你一砍价就是对逝者的不敬呀!”一位墓地推销人员说,这一推销技巧在“实战”中屡试不爽。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彦宇】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