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刘兴伟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幸福本应是民众的一种主观感受,如今却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评价城市的民生指数。这份调查中,“伪幸福”三个字颇为引人深思。按说,民众感到了幸福就是幸福,没感到幸福就是不幸福,何谈“伪幸福”?或许是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预设的前提———即人们普遍认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中产阶层应该很幸福。
为什么会有这种预设呢?一方面,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顶端,在城乡二元经济中占强势地位,生活在全国最发达大城市的中产家庭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另一方面,这些家庭相对来讲生活更有保障,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在这种预设的前提下,大城市的幸福感便有可能被高估,甚至有些泡沫化了。当农民工盖了一座漂亮的房子,他们可能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他们觉得能够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人一定很幸福,这是一种对幸福的心理参照系。但是这个心理参照系也被高估了,因为住在里面的人也不一定都觉得幸福。因为,有些人认为,他们从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获得的城市福利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幸福感。
从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化的进程暗含着“藏富于民”的意味,但是在大城市中,“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阶层”的尴尬困境却愈发明显。房屋、医疗、教育等方面保障的不足,降低了中产阶层的文化消费能力,在这样的保障压力下,幸福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理论和现实之间往往容易出现悖论,确实,城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但却没能让人变得更加幸福。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本应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去了哪里呢?
其实,生活的美好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被凝结成了城市的发展速度、漂亮的指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当这些“美好”并不能完全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时,他们便感觉不到幸福。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大城市的高速发展会给中产阶层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追逐梦想的理由,但要想挤出幸福感的泡沫,最终还是要让市民们共享城市发展的各种福利,只有那样,大都市的中产家庭距离幸福也就不再遥远了。
摘自《华商晨报》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彦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