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蒋介石曾致电薛岳打消撤离海南念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史海钩沉:蒋介石曾致电薛岳打消撤离海南念头
2010年05月05日 1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50年4月16日-5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5兵团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渡海登陆海南岛并向纵深发展,击溃国民党海南海陆空防卫总司令薛岳构筑的“伯陵防线”,结束了国共双方中南战区的最后一场战役。作 者:关向东
    1950年4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5兵团43军,强渡琼州海峡,在海南临高角登陆。 作 者:关向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海口5月5日电(记者 关向东)1950年4月底,国民党海南海陆空防卫总司令薛岳放弃其构筑的“伯陵防线”从海南岛全面“撤出”,结束了国共双方在中南战区的最后对峙。

  1949年5月已经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为何部署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为“反共基地”,并于1949年12月1日任命薛岳为海南海陆空防总司令?薛岳构筑的“伯陵防线”到底是何等铜墙铁壁?国军的海南岛大撤退,是“溃败”还是“撤出”?时隔六十年,有机会比读相关当事人的日记、电报,以及档案资料和有关专著,反觉历史的面目更加清晰。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最新出版的《蒋介石的后半生》披露:蒋介石曾于1950年1月21日致电薛岳嘉勉,以打消其从海南岛撤退念头。电报曰:薛总司令:海南防务,赖兄指导适宜,已日益坚强,备念辛劳,至深佩慰。今后尤望奋励肃清内匪,巩固反共基地是盼。

  时隔三个月零一天,4月22日薛岳弃守海南防总总部海口,退守南部三亚榆林;4月28日国民党在台北正式公布从海南岛撤退的命令;5月2日,残余的国民党军全部“撤离”海南。

  1949年10月11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 “华北、西北、西南各重要地区,相继失陷,海南与舟山两地,已成孤立无援地带,今后对此两地之运输与补给困难尚在其次,而以寡敌众的形势,恐终将为共匪所蚕食也。”(蒋经国著《风雨中的宁静》,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版)因此,蒋介石权衡再三决定有选择地放弃一些岛屿,以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重点保卫台湾,并从海南岛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海南岛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据有海南,一可策应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分子,为将来重返大陆之跳板;二可控制南海,从海上封锁大陆;三可在海上与台、澎形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蒋介石的后半生》)

  台湾“国史馆”2005年出版的《陈诚回忆录——国共战争》披露,蒋介石于1950年1月7日致电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警备总司令陈诚,其中涉及到广东重要的人事部署是:“广州绥靖主任拟派幄奇(余汉谋)继任,而以伯陵(薛岳)任陆军总司令,并嘱电伯陵来台面商,但不必预先明言其任务”。

  曾任海南特区警备总司令部制外少将、高级参谋的海南文昌人林荟材,在其撰写的《蒋帮在海南岛的最后挣扎及其覆灭》中分析说:“1948年,蒋介石在沈阳、锦州、天津等战役迭遭惨败后,冀以海南为基地,重整旗鼓,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1948年8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将海南改为特别行政区。蒋为了加强他对华南后方基地的控制,假手广东军阀以控制广东,在1月21日,分别发表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张发奎为海南岛特别区行政长官兼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以代替猬集华南专政大权于一身的宋子文。”

  据海南省档案馆提供琼崖司令部专供渡海大军的情报,“海南防卫司令部”系由薛岳原广东余部、逃到岛上的余汉谋部和“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三方组成。辖有陆军5个军共19个师、海军第3舰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团。配备有各型舰船5O艘,空军有第1、3、5、2O大队,计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2架。“海南防卫司令部”的三军总兵力约为10万人。

  薛岳在全岛设立三道防线:从文昌县的铜鼓岭起,中经抱虎岭、木兰头、七星岭、铺前、塔市、海口市、白莲、花场、天尾、马枭、临高角、新盈、新英、定城等沿海地带为第一道防线;由琼山县长坡、烟矿、黄竹、定城、新英、瑞溪、金江、红石岭、加莱、那大、白马井等为二道防线;以海口市、白莲、花场、天星、马枭一线为核心防线。薛岳认为这三道防线坚如“铜墙铁壁”,自称为“伯陵防线”。 

  然自1950年2月中旬始,海南岛国民党守军处境越来越糟。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部第15兵团,在积极进行渡海作战练习的同时,先以小股部队分批偷渡海峡,突破国民党军防线,与岛上琼纵游击队会合,准备日后与强攻部队里应外合。至4月15日已先后有10余支部队近万人偷渡成功。4月1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登陆部队强渡海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海防工事,向纵深发展,至4月22日已进至距海口10余公里地区。薛岳不得不将其指挥部从海口撤至榆林。

  据《蒋介石的后半生》描述,在海南作战过程中,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再次显露出来。守岛主将薛岳自恃“能战”,不肯轻易撤兵,并不断向台湾方面发布“捷报”,甚至在4月22日已经被解放军赶出海口前,仍谎报战绩,等蒋介石知道实情,为时已晚:“本日海南战况突变,据报薛岳已离海口而迁榆林,可知昨晚中央社战报完全诳妄虚伪,实令今后宣传无法取信,可耻之至。”(《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2日)而薛岳则认为海南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有私心。他公开对美联社发表谈话,称蒋介石妒忌他,害怕粤籍将领“坐大”,“而不惜牺牲琼岛”。这令蒋介石十分愤怒,大骂薛岳“忘恩负义,为掩饰其平身罪恶而不惜污辱国家与领袖,此人之背谬乃为白崇禧之第二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5日。)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为避免残余部队被全歼的命运,蒋介石做出撤退的决定。但在正式公布撤退令之前,先由《中央日报》发表题为《再论海南问题》的社论:“我们的军事不能够长此支撑,长此消耗,因此,我们在战斗上的努力,不能挽回海南的危机。我们以为政府应该为反共的持久战争作长期的打算。海南纵然是东南亚洲一个战略的基地,我们以为也应从整个军事政策上着眼,切实考虑这一局部问题”,“我们今天要求读者不必失望,这是军事政策上的问题,而不是军事战斗上的问题,我们的读者要了解这一军事政策的现实性,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中央日报》1950年4月23日)

  4月25日,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余汉谋离开海南,飞抵台北,海南撤退悄悄开始。28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从海南岛撤退的命令。随后,在海南南部港口开始大规模撤退行动。同一天,国民“政府发言人”沈昌焕在台北举行新闻界人士茶会,蒋经国出席并专门就国民党军撤离海南一事发表谈话,他解释对海口的放弃,是基于巩固以台湾为主的据点、反攻大陆这一“全盘战略的要求而决定的措施”(《中央日报》1950年4月29日)

  经过5天的紧急抢运,至5月2日,残余的国民党军全部撤离海南。次日,《中央日报》发表关于海南撤退的长篇报道,声称“国军”海南作战的战略意图为“在海峡地带,利用陆海空军之联合威力,予匪以打击,使匪付出相当代价后,我即全部撤离”。 报道还以历史事例证明其撤退的正确性,“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袭击珍珠港、新加坡后,英美军即迅速缩短防线,撤退菲律宾、新加坡、关岛等地军队,集中力量。以后不仅恢复了上述各岛屿,且以雷霆万钧之势,如秋风之扫落叶,反攻欧陆,纵横海上,击败日军。故今日海南我军之撤退,吾人正应当奋发蹈励,加紧准备,迎击再度来犯之匪军,待机反攻大陆,固不因此以馁吾人志气也”。(《蒋介石的后半生》)

  在海南琼州海峡西口临高角,原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43军渡海登陆点,如今矗立着一个纪念登陆烈士的“热血丰碑”,碑后的镌刻着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海南岛战役简介》:“四月十六日,兵团主力组成三个集团,分乘大帆船,正面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纵队和先进登陆部队接应下,于十七日在海口市以至临高角一线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大举登陆。……经过五十七天的艰苦转战,歼敌3万3千余人,我军伤亡4千6百余人。”

  海南岛战役,蒋介石是“被迫的逃离”,还是“主动的战略转移”?沧海桑田又一甲子,历史的面目经过岁月洗礼,反倒更加清晰起来了。(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