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8日电 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俄罗斯《龙报》记者采访了圣彼得堡的三位分别是预科、本科、研究生在读的女生,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不同的人生经历来畅谈在彼得堡的留学生活,表达圣彼得堡的留学生特别是女生们的真实留学生活感受,也向读者来展现新一代华人女性的崭新风貌……
殷思孟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现就读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九线”预科,今年6月预科将毕业。
个人箴言:做诗一样美的女孩。即使世界醉了,睡了,我也会依然醒着
记者: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对在圣彼得堡的生活、学习、爱情,你的感受和体会如何?与国内有怎样的差异?
殷思孟:在生活上我觉得有三点不同。第一,感觉自己学会了坚强,在国内有父母的照顾,而到这边之后,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不仅要学会理财,更要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割破手指,在家里爸妈一定会心疼的帮你找药,而在彼得堡,遇事后不再是被动的去等待别人的帮助,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第二,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很多人在国内或许都有很多要好的朋友,而在这边友谊却变得弥足珍贵起来,特别是我们这些预科生,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俄语说得也不够好,接触的人少,参加的活动有限,每当过节的时候,会顿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在此我想用爸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在家窝着是一条虫,只有出去闯荡才是一条龙!所以我现在在尽量享受这个过程,即使孤独也不可怕。第三,这里的特殊经历和环境让我交到了很多难得的朋友,身边的同学,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温暖,而中国人在国外的团结,互助,则让我尤为感动,比如上次我生病,要找医院,因为自己俄语不好,所以在国内轻而易举的小事,在这却变得甚为麻烦,幸好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相助,这种异国他乡的友谊更加醇香,隽永。
在学习上呢,以我们预科生的角度来看,老师教课的时间较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靠自己自学,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慢慢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了家长的监督与考试的约束,“自己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这里天然的俄语环境也让我感触颇深,无论是超市里,公车上,马路边的小广告……处处都是“俄语”,所以只要留心,哪里都可以学习,这正应了那句话:生活处处是课堂。把俄语当成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学习俄语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元化,而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机会。
对于爱情,因为没有恋爱经历,所以感触不多,但我相信爱情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与我不期而遇,但必须要说明的是自己不会因为爱情而荒废学业,因为我到这儿来不是为了拿父母的钱谈恋爱的,我想我明白自己的目标——学知识!
记者:在学习中,你觉得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是晦涩难懂的俄语?是听不明白的专业课?还是俄式思维与中式思维的差异?
殷思孟:因为现在还是预科,所以我觉得最难的还是俄语,浩繁如烟的俄语词汇和繁琐异常的语法经常让我头昏脑胀。比如,上课老师讲一些“历史问题”,涉及到一些专业词汇,我们总也不明白,所以只能从年代来推测历史事件;前两天在学“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因为那些语法的专业词汇没学过,感觉一时接受不了。不过我们有很好的俄语老师,她们对我们很耐心,很顾及我们的感受,假设一个问题我们没弄懂,他会从很多方面加以解释,而且她要求我们要有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造句的时候,并不满足于一个单独的“故事”而是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另外我们的老师还是一位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在平常的聊天中可以感觉到她把金钱看得很淡,每当我们下课,她会拿着自己咖啡杯,在“КАФЕ”点一杯咖啡,很惬意喝着……
记者:2010年,中俄各界,如政治、经济、文化、民间等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中俄友谊也日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维护人类和平的纽带,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自己的未来,你有怎样的计划和期待?
殷思孟:近期的打算就是希望能顺利的预科毕业,然后在圣彼得堡大学的新闻系和国际关系学系中选择一个就读,因为我想成为一个报道实事的记者或者一名外交官,而目前我本人比较倾向于新闻系。长远的计划当然还是要把自己的俄语学得更好,在大学里,想更多的学习一些关于“中俄关系”,俄罗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未来或许会选择回国工作或许会选择留在俄罗斯。现在我们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实力都在蒸蒸日上,中俄两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今年还是俄罗斯的“汉语年”!我相信中俄的友好关系会一直保持下去,两国间的友谊会像美酒一样越久越醇,也会像涅瓦河的水越流越深,我愿意做两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中俄两国关系恒远的,美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