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本刊综合
上市并非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的最终目标。华谊的“野心”其实早已昭然若揭,那就是成为中国内地版的“邵氏兄弟”或“华纳兄弟”。为此,已经穿上资本“红舞鞋”的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注定要在中国影视业的舞台上不知疲倦地舞下去。
2009年9月底,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如愿以偿地通过首发申请,成为创业板第一批获准上市的幸运者。
然而,华谊掌门人王中军却并没有因此而过度兴奋,仍是一贯的冷峻沉静,似乎这一切只是水到渠成,并无意外的惊喜。华谊此次拟发行42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6.2亿元。作为公司大股东,王中军的身家将飙涨是无疑的,说不定会一举跻身于中国富豪榜了。
“娱乐业是消费类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这个行业必然萎缩。这10年,经济的发展比较快,带动了娱乐业,而华谊恰巧身在其中,运营很好。”华谊兄弟投资公司总裁王中磊说。
上市并非华谊的最终目标。华谊的“野心”其实早已昭然若揭,那就是成为中国内地版的“邵氏兄弟”或“华纳兄弟”。为此,已经穿上资本“红舞鞋”的王氏两兄弟,注定要率领其华谊公司,在中国影视娱乐业的舞台上不知疲倦地舞下去。
华谊前世
对中国娱乐产业的大多数玩家来说,要想复制华谊兄弟的融资模式,或许并不太难。只要有好本子(作品),以及开放的股权结构,那么外部资金就会主动投怀送抱。毕竟,影视行业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丰厚的利润对每个嗅觉灵敏的资本大鳄都是一种诱惑。
真正难以复制的,还是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早期的创业经历。这段经历,不仅是华谊兄弟的凄凉前世,也是其现在和未来的精神动力。
1989年,王中军放弃在国家机关工作的铁饭碗,去美国留学,读的是传媒专业。那年他29岁,除了公务员,他还曾经当过兵,甚至做过小生意。和许多留学生一样,他在美国边打工边读书,终于完成了学业。现在看,这段留学生涯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更成了他后来事业的起点,虽然现在的他总喜欢跟人说留学经历对他影响不大。“其实就是混。我不认为我是海归,我读书读得不正经,在美国那段时间,转过三次学,每次转学的目的都是那个地方容易打工。”
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回来。一回来,他就开始广泛联系亲戚、朋友,打听如何注册公司。他对自己的兄弟们说:“我要在国内创业。”
当时,王家四个兄弟坐在一起,听他们中的老二描述自己的创业梦想。“很简单,我用了一个多小时向他们说自己的想法。”王中军说。他游说他的兄弟们投资给他的公司。
四个兄弟中,大哥开有餐馆、还拥有一个出租车公司,当然最有钱。但大哥明确表示对老二的想法没有兴趣。不过,两个弟弟都被二哥的梦想吸引住了,显得很兴奋。大弟弟王中方当场表示,虽然没有钱投入,但是愿辞掉工作,跟着二哥干。王中军慷慨承诺,送给他5%的公司干股。小弟王中磊有十几万元积蓄,答应投资给哥哥。
就这样,王中军拿着自己东拼西凑来的钱,与大弟弟王中方一起,成立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算起来,从2月10日归国到5月16日公司正式开业,王中军的干事效率不可谓不高。
开业那天,公司的30多名员工在国际饭店搞了个庆祝仪式。“我们弄了个PARTY,叫了PIZZA,买了红酒,非常洋气。”在外界看来,这几个小伙子一定奢侈得惊人。他们租了国际饭店一个套房作为办公室,并在《北京晚报》刊登了通栏广告。王中军后来说,他这么做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面子问题,因为这种公司,位置一定要好”。
公司的原始股东就是王家的三个兄弟,以及王中军的太太。“因为我出那80万元是我和太太一起打工赚的。”
兄弟情义
作为最初的创业伙伴,弟弟王中方可谓王中军最得力的干将,为华谊广告的最初扎根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一次车祸,王中方不幸丧生。兄弟几个痛彻肺腑。王中磊后来曾经很悲切地对别人说:“他就死在我怀里。”
那时,王中磊供职于国家物资总局机电司。那是一个有权又有钱的单位。全国的钢材、木材、石油、汽车等,所有紧俏资源都归这个部门管。那时,“(他)到各个省去,真是太有面子了。”王中军回忆说,小弟中磊帅气、聪明,招人喜欢。虽然他们兄弟进入国家机关都要依靠家庭的人脉关系,但是王中磊似乎格外顺利。“我听爸爸说,那个处长面试完中磊,当场就定了。爸爸说,处长可喜欢小磊了。”
在大多数时候,王中军叫他的弟弟“小磊”,他会说小磊如何如何,手足之情溢于言表。“我当兵回来,小磊小学还没毕业。他第一次跟同学去北戴河玩儿,我给了他70元钱。他觉得自己简直太有钱了,还请同学吃饭。”
起初,王中磊没有加入哥哥的生意。他离开国家物资总局之后,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资源,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但这公司十分短命,以至于王中磊在回忆它时,就浓缩为两个字:“垮了”。突然没事做了,他就跟女朋友说,咱们结婚吧。“结完婚大概度了10个月的蜜月,也就是说,失业了10个月”。后来,哥哥王中军就对他说:“要不你先来公司,我这儿也挺忙的,你就当来帮忙。”
那是1995年,也是华谊广告公司的一个转折之年。公司找到了一个盈利方法,“从养家糊口变成了发家致富”。这个重要的盈利方法,就是把CI扩充到下游去。那时,国外广告公司几乎占据了市场上所有的客户资源,跟他们硬拼是不现实的。于是,华谊打破惯常的模式,帮大公司做完CI方案之后,还可以帮它落实和执行,甚至扩展到制作安装环节。这样,华谊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工程制作公司,最大的部门是制作工程部,它是公司里工作量最大、盈利最高的部门。这个部门是华谊兄弟成长为中国最大民营影视公司的真正起点。
在总结华谊兄弟这十几年的历程时,王中军表情严肃地说:“我觉得运气是第一;第二呢,想想还是运气。”
借力资本
应该说,华谊兄弟之所以能够得到外部投资人的信任,并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这和过去几年华谊兄弟不断与资本打交道而积累下的丰厚经验有关。
“其实,当时投资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华谊会变成一家电影公司,变成娱乐传媒公司。那时候只是觉得公司需要新的出路,如果一直走之前的老路,路只会越走越窄。”王中磊说。电影只是碰巧成为这对兄弟在商业上的工具。“我们投资拍电影10年。但11年前我还不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儿。”王中军解释道。
其间,王中军曾和主营地产和金融的太合集团合作,在2000年3月各出资2500万元,组成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王氏兄弟持有50%的股权。2001年王氏兄弟又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通过这笔投资,华谊兄弟至2004年年底,投资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并开辟了中国贺岁片的模式。其票房收入,也从《大腕》到《天下无贼》,一路高涨。
2000年年底,华谊兄弟买下了一个经纪公司,开始做演艺经纪业务。经过几年发展,其签约演员已发展到包括周迅、李冰冰、黄晓明、陈道明、胡军、王姬等40多位影视明星。
由于电影属于高投资、高回报行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杠杆投入,因此,单纯靠自身的积累已经无法满足王氏兄弟的胃口,于是王中军就利用自己和一些企业家熟络的关系,引入新的投资方。从2004年到2005年,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相继为华谊解囊入伙。
在融资的过程中,王氏兄弟的财技不断得到提升。华谊兄弟逐渐习惯于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股权融资+股权回购”的模式,即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由此不仅保全了影片版权的完整性和兄弟两人对公司的控股权,也强化了外部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其获利后安全退出。
就这样,王氏兄弟通过引入新股东,不仅没稀释自己的股权,反而还加强了自己对公司的控制。他们利用更多的资金进入电影的大制作领域,比如投资过亿的《夜宴》;同时也尝试和海外同行启动合拍机制,比如与索尼—哥伦比亚、香港英皇等合拍了《功夫》、《情癫大圣》等。
紧接着,华谊兄弟又通过收购,签约了知名制片人张纪中,从而迅速进入电视剧领域。
和电影比起来,电视剧的盈利模式更为简单、回报更快,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对电影制作的盈利业绩能起到平衡作用。电视剧的回收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比电影起码快一倍。据分析,如果年产量达到华谊兄弟设定的800集~1000集的目标,以平均20%的行业利润率计算,一年后每个季度都能为其带来可观的现金回报。
2005年年底,华谊兄弟又成功进行了新一轮融资,然后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以换股方式收购了冯小刚电影工作室和张纪中影视制作公司。冯、张两人的加盟,无疑使华谊兄弟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如虎添翼。
2007年,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向华谊兄弟一次注资2000万美元。这是华谊迄今最大的一次融资,被外界视为王中军借力资本整合行业的成功之作,同时也为其上市作最后的冲刺准备。
“野心”与困惑
几个月前,当记者问及华谊是否会考虑在创业板上市时,王中军并未回答,可以看出他当时还有很多疑虑。在他心中,华谊兄弟应当做中国的“时代华纳”。“未来,恐怕要资本规模上10亿左右的娱乐公司,才能站得住脚。”他说。
“野心”的背后是无休止的工作。王中军每天早上5点起床、游泳,然后就在电话中、饭桌上和咖啡馆内开始了他大部分的工作。王中磊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也只有5个小时。与哥哥看似休闲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他每天面对的是无数的会议和电话。兄弟俩性格不同,热衷于艺术的王中军给人的感觉更为强硬,所以更多的是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而一直在负责公司运营的王中磊则显得圆融柔和,甚至有点害羞。
王中军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识了不少企业家。这为公司发展带来了不少好处,从公司的发起人名录中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近几年,华谊兄弟一直占领着国内电影票房的总冠军。2004年,华谊兄弟占中国电影市场销售收入的35%。在电影方面已基本实现了从编剧到导演、制作,再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完整的一条龙体系;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现在已经有张纪中、周冰冰、李波等7个工作室。
但是,影视的投资成本越来越大。相对于一部800万元低成本电影投资,电视剧现在的单集成本也越来越高,现代戏基本是五六十万元起步,古装戏成本则更高,2000万元的投资算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周期也比较长,从拍摄到销售完,大概周期在18个月。如果没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资金链也不会培育出一个非常好的电视剧行业来。”王中军说。
如果要每年生产几部电影和电视剧的话,对于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来讲,资本运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黄金时代
2007年,冯小刚的贺岁片抛弃了喜剧路线,推出战争题材的《集结号》。如果说,导演有自己的理解,那么作为投资方的华谊兄弟放弃类型片的思路并不容易。影片上映前,王中磊估计在全国的票房能拿到两亿,其中1.5亿是导演的号召力加电影的题材,5000万则是影院建设和宣传。
然而,2008年1月30日,也即《集结号》上映40天后,其报出的票房已经接近2.6亿元,成为内地票房记录的亚军,仅次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9年8月,在北京柏悦酒店,华谊兄弟举办了“好聚—剧—华谊”的招待酒会。酒会上,王中军介绍了即将开机的15部新剧,其中首部反映“南下干部”经历的《南下,南下》将在2010年上映。同时,王中军还为公司制定了最新的电视剧战略:质量先导之下的数量增长,并把公司电视剧的生产目标定为年产1000集。
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结构性的调整中,这一调整对其他产业来说,也许是严峻的挑战,但对娱乐业来说,也许意味着一次机会。穿上资本的“红舞鞋”之后,华谊兄弟的舞步无疑会轻盈许多,但责任和目标也更高了。
(摘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