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王潮歌:收藏并挑战男人的思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中华文摘》文章:王潮歌:收藏并挑战男人的思想
2010年02月25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顾力

  王潮歌,198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导演专业。1995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舞台剧《华夏民族魂》获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她在舞台创作领域的特殊地位。而后《共创明天》、《走向新世纪》、《天年之梦》、《以和平的名义》、《为你而生》、《乘愿再来》等大型演出相继问世,使她诗意而充满哲思的创作风格愈加显著。她与张艺谋、攀跃被称为导演界的“铁三角”,在国内首创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这一独立于歌剧、舞剧、话剧等传统演出形式之外的全新舞台演出形式。并在长达6年的合作中,联手创作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岛》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实景演出。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核心创意团队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既是张艺谋“铁三角”导演团队里惟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成员。她就是舞台剧先锋导演王潮歌。

  国庆60周年晚会上梦幻般的“光立方”表演令人叹为观止,这个可媲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和“活字印刷”的创意演出,依然是张艺谋、王潮歌和攀跃“铁三角”的神来之笔。它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位最具创新精神的浪漫主义女导演。

  在王潮歌的照片资料中,我们感叹这位成功导演竟如此善变,其程度可谓“判若两人”——或手执话筒,凝眉大吼,咄咄逼人;或风姿绰约,眼神中荡漾着笑意,优雅迷人。

  两类不同影像,引我们走入王潮歌的两个工作场景:其一,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之上,执导《印象•丽江》,她几个月都是穿件棉服裹个头巾,眼神凌厉,顶着扑面的近十级山风,用尽全力向演员喊出每一句命令。其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排练《秦始皇》,她连续两个月每天穿衣服不重样,且衣着考究,这个“高频率变装纪录”看得老外眼花缭乱,就剩下说Beautiful了。

  然而,谈王潮歌的衣着,或是谈她比男人还强悍的工作风格,在她看来,早成了媒体采访她的窠臼。作为艺术家,她更希望媒体关注和评论她的作品,期待在思想上具有挑战性的对谈。

  遇到三个够宽广的男人

  我无法摆脱以往采访的窠臼,还是得先从王潮歌遇到的三个“够宽广”的男人说起,因为这是她生活和工作中,能与她思想抗衡且意义非凡的人——她的老公兼老师徐东,她的老搭档攀跃,还有她最知名的合作伙伴张艺谋。

  王潮歌的老公是她大学时的班主任。“老公是如来佛,我是孙猴子,永远都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王潮歌常常觉得自己就像徐东眼里的大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他欣赏的目光。他能欣赏她的智慧,能容忍她的凌厉,能激发她的灵感。徐东则这样评价王潮歌:“她是个收藏男人思想的人。”

  自2003年开始,张艺谋、王潮歌和攀跃就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导演“铁三角”。往前追溯,王潮歌和攀跃自1996年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老搭档。从“印象系列”到多明戈主演的歌剧《秦始皇》,再到共同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不但“铁三角”这个称呼随着媒体的报道开始为人熟知,而且一种由众多非专业演员在实景中进行表演的表达方式也成为“铁三角”特有的艺术语言。“跟张艺谋在一起工作压力会很大,因为他就像高山一样让人仰望。要想跟他一样高,只有使劲往上攀登。” 王潮歌这样说。

  对创意的激烈交锋“上瘾”

  其实,对强势男性的思想,王潮歌不仅是“收藏”,更多时候也会发起挑战。

  和印象中那种温情脉脉的合作关系不同,他们这个“铁三角”的重要特征是竞争。他们的每一次相遇都是火花四溅,战争连绵,好似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有点儿像运动员在赛场上有领跑,他们是互相领跑,到终点时,常为喷薄而出的潜力所震惊。

  王潮歌说:“我们一起在前期的创意非常重要,这个过程是一个‘打’的过程。这个‘打’并不是意见不一样,老不一样就不会在一块儿搭档了,关键是有一个竞争,看一个人说出一个好主意,另外一个人就想马上再拿一个更好的把他压下去,是一种较劲儿。”长此以往,三个人对这种激烈的交锋“上了瘾”。

  王潮歌觉得只有在对手之间才能产生真正的友谊。“他们不让着我,也经常地打击我,他们好像不太把我当女性吧。所以,大家也不怎么开玩笑,也不会说,谁是女性,谁年纪小,谁怎么,不会。而他们如果真的这么做,我还真的会不高兴。因为我觉得我还是不愿意大家在工作之中分出个男男女女,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觉得我有分量。”

  实景演出,辛苦自得

  工作中的王潮歌,其“热情和用心可以打120分,战神附体、刀枪不入、金刚不坏”。吃不上饭让无数演艺人头疼不已,实景拍摄时的王潮歌也往往是“有饭有菜的正经饭一天有一顿而且是夜里才吃上就不错了”。在拍《印象•刘三姐》时,这个曾经将近十天没怎么吃过饭、饿了就以咖啡和葡萄干充饥的女人,让那些渔民演员一遍遍问,王导是不是吃了什么补品?在他们都饿了都困了都累得要趴下的时候,这个看起来瘦小的女人竟然还在他们眼前精神抖擞地晃来晃去。几天下来,他们仍不理解,但是他们服了,这些粗犷的汉子,对面前这个能力过人的女导演言听计从。

  这些因印象演出而成为专职演员的农民和渔民,也带给王潮歌人生的感悟:“真到了山里,静下来,这时候你不觉得你的都市生活是高贵的,就算你有八个手机,电脑一大堆,你都没他们牛,他们是天人合一的,满足不在物质多少。”

  印象演出改善了她的生命观,让她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天人合一,也充分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我忽然发现其实以前我一直活在很小的范围里,坐井观天,一旦我跳出个人藩篱,我就觉得天地宽了。”

  王潮歌说:“印象演出是天赐的,我渴求这种赐予,但我更知道天道酬勤。”几乎每部印象作品都历经多次推翻重来、调整修改的过程,有时似乎有点不近人情。面对不解和情绪,王潮歌总会两眼泛光用坚定的语气说:“我是个老导演了,相信我吧。”而事实往往能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一次论坛上,王潮歌以《不躲闪,不抱怨》为题做演讲,让在座嘉宾称道不已。她说:“这是一个男性社会,作为一个女性,想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真的是要从男人们手里夺的。第一,相信我一定要比他更勤奋;第二,一定要比他更聪明;第三,一定要学会投降,学会撒娇的能力,因为所有的男性都有怜香惜玉的心境。在一定场合向男人投投降、示示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让我们逮到机会,我们用我们更多的勤奋,用我们更聪明的智慧赢得一分天下。”

  对自己负责任,给女儿做榜样

  “一个女人如果成功了,大家就会觉得她一定要有男人的性格或者男人的气质,要么就是一身伤痛,离婚或一个人隐忍着,孩子不认识你,爹娘也没人管。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方面好了,另一方面就要很倒霉?”王潮歌是令人羡慕和佩服的,是她能将自己的成功,稳稳地定位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完满。

  王潮歌的家门前刻着“东歌福地”四个字,让人艳羡这对夫妻的恩爱和有心。她的女儿娜妞有个与众不同的学名:东歌自在。不随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人的姓,而是取父母名字中的一个字。王潮歌的解释是:“这样更体现出孩子与父母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自在’两个字,这是一种期望,期望女儿将来自由自在,有鲜明的个性,是自信的、有作为的,也相信天地之大自有我在。”

  看到歌曲《懂你》的MTV,王潮歌为那位母亲的隐忍、宽厚和奉献所感动,但她觉得母爱可以有新的诠释。她认为,奉献出一切给孩子未必就是对一个生命真正负责任。“我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父母、对孩子、对丈夫、对社会、对所有人负责任。如果我把自己弄没了,每天只会唠叨孩子该怎么吃、怎么穿,甚至抱怨自己为家庭牺牲了一切,这是我不要的。”

  忙碌的工作,使她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许我可以留给她一些智慧,也许我会成为她的骄傲,也许我会让她知道一种可能——性别从来不是一种界限,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我觉得这就尽到了母亲应该尽的责任。”

  对话王潮歌

  《中国女性》:执导实景演出,非常辛苦,你却乐此不疲,为什么?

  王潮歌:实景演出让我有三重收获。第一重是道德上的自我满足。我们在当地招募的演员,很多是当地的农民、渔民。我们能通过艺术创作让他们找到职业,找到自信,过上更好的生活。这让我们感到心变得很阳光。能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是我们的福气。

  第二重,实景演出让我们总有机会、总有地方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艺术家,这是非常幸运的。

  第三重是经济上的好处,这也没什么可避讳的。我们辛苦工作,票房好了,我们受益。它不仅让我们养家糊口,能过上富裕生活,而且能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创作。

  《中国女性》:跟两位强势的男性导演合作,如何确保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王潮歌:我们的创作不是按性别分配工作的。主要看每个人的优势。比如我的长处是文学和演员的调配,攀跃强在视觉上,张艺谋则很擅长宏观的掌控。

  《中国女性》:在创作过程中,张艺谋怎么看你向他发起的挑战?

  王潮歌:他有时候说了一个方案然后就自己说“这主意好极了”,我和攀跃上来就“打击”他,有时我们争得脸都红了,蹦得老高。他就急了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们就说怎么怎么不好,就拿出一个好主意。他说在他电影工作的小范围里边,很少有人这么无情地对他进行打击。开始这让他很不习惯,但是慢慢他发现这种打击能让他奋发图强。

  《中国女性》:下一部作品将是怎样的?

  王潮歌:《印象•大红袍》在2009年年底上映,这是一部有关茶文化的演出,我们想让观众暂时放下快节奏生活的烦恼,慢下来,品味生活质朴的乐趣。

  《中国女性》:对于舞台还有哪些梦想?

  王潮歌:我对自己的生命很好奇,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艺术家最怕创作灵感枯竭,我认为我现在还在高峰期呢,那些个好点子就像温泉水的小水泡,正不断地往外涌呢。

  (摘自《中国女性》)

    ----- 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