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宣传侨乡
教学工作是核心工作,翦伯象、成慧芳作为“文化使者”,一直牢记自己的身份与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能,在课余时间还积极参与华文文学交流工作。他们与印尼苏北省华联、苏北省印华总会、苏北省印华作协、棉兰早报等机构联络和沟通,了解苏北省华人华社的生存状况,搜集研究资料,传播中华文化。
“因为是身处异国,所以华人必须团结。华社也举办了很多活动,以此凝聚华人力量。”翦伯象说,而他的文学长处在印尼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印尼期间,翦伯象、成慧芳还抓住每个机会宣传侨乡和五邑大学,他们在课余的时间在当地多家华文报纸期刊上发表了许多的优秀作品,如《穿越马达山》、《从广州来棉兰种树》、《西巴雅火山的守望》、《与文友说棉兰精神》、《用“胃”思乡》等等,每一篇的署名身份都是中国五邑大学教授和印尼亚洲友好学院教师。
棉兰华人由此了解到中国老师的内心,感受到中国老师对他们的深情厚谊,不少人都深受感动。很自然就加深了对江门市、对五邑大学的认识。(董平 梁阅星)
华文教育的“江门创举”广受海外侨胞好评
三位老师来信叙说支教苦乐
据江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印尼泗水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负责人多次与江门市侨联联系,请求江门市侨务部门帮忙在江门寻找和推荐几名优秀华文教师到该校支教,促进当地华侨社团的中文教育发展。经过江门市侨联、江门侨青会多方协调,于去年8月推荐了冯潇莹、郑雁英、温卓盈等3名华文教师到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此项活动得到江门市侨联副主席、侨青会首席会长、澳门江门同乡会会长陈杰恒先生赞助14.5万港币,作为支付3名华文教师的工资、机票等费用。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出钱出人组团支援海外侨团的华文教育事业,这一举措被外界称为海外华文教育的“江门创举”,广受海外侨胞的赞誉和好评。
今年1月,3名海外支教的教师先后给江门市侨务部门写来信件,深情回忆自己在印尼工作生活的点滴。她们是去年4月,应印尼华侨社团的邀请,受(江门)市政府派遣奔赴印尼泗水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支持该学校开展华文华语教育的。
五邑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冯潇莹,现任印尼泗水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中文教师,她在来信中感叹印尼华人华侨虽然多,但是华文教育的确落后,深感自己未来责任重大,她在来信中写道:我来到印尼,才真正了解到这里的汉语水平,会说基本汉语的几乎都是老爷爷、老奶奶。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学校和补习社开展了汉语的学习,从幼儿开始培养他们的汉语,但这些华裔少儿的水平与国内相比还是大大落后了,如今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超前规划教学任务,超负荷为学生补习,上课前我都会十分认真地备课,想办法去使自己的课能够生动有趣,有时也加入有利于知识学习的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来自江门幼儿师范学校的郑雁英老师,也在来信中谈到自己海外生活的苦与乐:“过去的八个月,是艰辛的,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作为一名外派教师,肩负着莫大的教学压力,同时还离开了我心爱的家人;但是,也是难忘而开心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用自己的努力行使自己的使命,看到外国的小朋友那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从他们口里说出的国语时,我们每一位教师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这段外派教学经历,也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定会更加努力致力于幼儿教学!”
还有几个月就要离开自己的外国学生,完成支教工作回到祖国了,任教于印尼泗水市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的温卓盈老师在来信中述说了自己的依依不舍:“在和小朋友相处的时间,你总能发现他们天真,新奇,天马行空的东西。慢慢地,你会越来越觉得,离开他们会是多么的难舍。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让我们感受着他们的童真,为心灵保留一份纯洁。” (黄柏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