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罗西
一个学音乐的愤青说:“有时候,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是个搞音乐的。”刘欢是教师,音乐却给了他更辉煌的声誉;韩寒是作家,却更希望大家把他看成车手,甚至宁愿是司机……所以,人们有个错觉,你若安于职守、正业,往往意味着你不太有出息。
常常听见楼下卖水果的小贩高喊:“又大又甜的苹果,农民亲自种的苹果!”每次我都情不自禁笑出声来,难道有市民种的苹果?现在是做什么不像什么,所以强调苹果是地道农民种的,就似乎很有必要,也不好笑了。
记得在窦文涛的节目里,画家陈丹青也感叹,现在的上海流氓也不像流氓了,起码没有过去流氓讲义气。遗憾的是,画家陈丹青,却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作家。这年头不少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一些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甚至有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连踩着三轮车招摇过市进城收破烂儿的农民,也懂得在车头立个醒目的牌子:专业收购旧电视机……“专业”两个字,意味无穷。
“干一行爱一行”是个老口号了。现在我们仿佛都不满、不甘于手头的工作,习惯于这山看着那山高。在医院里,最好叫护士为医生,这样,她的态度就比较温和;推销东西的时候,叫顾客为老板,也成了新礼仪!
一天打“的”,一上车,那师傅就情绪高涨大骂各路人,我说要去什么社区,他接口就骂“那一带的都是暴发户……”我无心应答,他继续指着前面一辆宝马变本加厉地骂:“这样的垃圾……”他满腔怨恨,骂人的中心思想是:他不该沦落到给人打工开出租车的地步!
问题是,他事实上已经是一位开车的师傅,但是他不懂得体面、安分地悦纳自己现在的角色。他对自己、对别人有太高太多的期望,抱怨显示了他的无力感,期望则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做什么不像什么,是因为有一颗不安分的期望的心。
对一个人最朴实的称赞,是做什么像什么;反之,对一个人最诚恳的贬损,是“做什么不像什么”。把自己担任的角色做对、做好、做足,是对外负责,也是对自己交代。做对、做好、做足的关键是专心,是投入,即保留一颗喜欢、忠实、安分的心。这样的心,比较和谐、怡然,也容易安详、幸福。
(摘自《广州日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