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杜林
激动是毋庸置疑的。在经历了动人心魄的7分钟后,一个叫张琳的中国运动员把罗马的池水和北京的深夜搅得沸沸扬扬。这个原本文静沉默的北京小伙子,在那一刻摆出了酝酿已久的胜利造型——双手朝天,高举食指,大声喊出“我是第一”!
这样激情的表现对张琳来说无疑是一种意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那种把一切藏在心里、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鲁建东是张琳的按摩师,2007年起开始负责张琳的康复工作。在他的记忆里,张琳很少有这样忘情的宣泄,脸上总是一幅波澜不惊的表情,即使笑,也是淡淡的。他记得当年的大学生运动会,张琳轻松地连破纪录,自己向他表示祝贺时,他跟平时一样淡淡地笑着说:“还行吧。”不过小鲁那天还是感觉到张琳非常高兴,因为在他看来,张琳的笑容里有一点和平时不一样的东西。
一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张琳的银牌让大家欣喜若狂,小鲁和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张琳也同样激动,但是远比别人更快地恢复了平静。或许,那是一次悲喜交加的结果,因为遗憾深植心里,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次冲破藩篱的释放!
这是一次圆梦之旅。其实,他完全可以更陶醉更忘我一些。然而片刻之后,当周遭的一切尚激动着热闹着,他自己已经率先从中逃了出来。进入到尿检程序时,这个22岁的小伙子完全平静下来,他坐在那里,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之后,像往常一样,和教练分析比赛,然后是按摩放松,到准备睡觉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给哥哥回了短信,又给丹尼斯发信息表达了感激之情,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久已平复的情绪再次波动起来。眼前开始浮现出一幕幕比赛时的情景,他的精神逐渐地跳跃起来。
躺在床上,辗转着,印象里,这是他度过的最长的一夜了。北京的夜空里响着电视解说员激动不已的声音:“冠军属于中国人!……张琳,张琳获得冠军!”这个,他当然不知道。很久之后终于睡着了,却隐隐地透着兴奋。而6个时区之外的北京这时早已苏醒,因为他的这枚突破历史的金牌,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亢奋的情绪。
张琳的转折之年在2007年。当年年底,他和教练陈映红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前往澳大利亚受训。
那一年对张琳来说是痛苦的。自世锦赛结束以来,他一直深陷在对自我的怀疑之中。他觉得自己的精力已经散了,只有不到一半的能量能用在训练本身,剩下的一半则完全处于纷乱状态。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奥运会近在咫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拥有和国际高手同场抗衡的能力?
他想换个方式,倘若依旧不能奏效,那就认命!
2007年年末,师徒一行7人踏上了前往澳洲的旅程,就在抵达驻地的当天,他便开始了下水训练。
也许是心里怀着巨大的期待,也许是新鲜环境的刺激,他当时就游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在一个月之后的一个小型比赛中,效果就已显露无疑:一项保持了自己的最好纪录,两项则有所增长。
丹尼斯教练的执教风格非常严厉,训练时队员必须按照他的节奏和强度,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训练方式也跟原来有很大不同,拿训练时间来说,每天清晨5点30分就要开始,这让习惯了上午训练的张琳很不适应。但是他练得很努力很刻苦。那段日子,在给张琳作放松按摩时,鲁建东发现张琳的肌肉处于一种非常僵硬的状态,不过,精神状态却非常积极。
所有人都满怀希望。离开时,他们把家当都留在了那里,期待着下一次的归来。
在澳洲,日子很单调。夏天还可以去海边找些娱乐,但是冬天的日子就有点寂寞了。不训练的时候,张琳有时会在房间里上上网,打打游戏——他是CS高手。有时也会帮教练择择菜,甚至申请炒自己的拿手菜。那个时候的他在周围人眼里更像是一个孩子,天真、活泼,很家常的一副模样。
在队里,张琳的人缘很好,小队员见了他总是“琳哥”“琳哥”的,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流。有些时候,在旁人看来他似乎有点太好脾气了,比如训练时,偶尔有小队员不小心干扰了他,他根本不在意。
“他完全可以再霸气一些。他有这个资格。”
鲁建东清楚地记得,自己被张琳吼过一次。他当时吓了一跳,因为对方绝少有这样大声的时候。问明白才知道,原来张琳要掐表,鲁建东却直挡着他的视线,喊了几次他都没有听见。明白原委后小鲁赶紧让开,但心里觉得非常正常,想不到训练结束后,张琳直接走到他身边,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刚才有点着急。”
在澳洲,有一回训练结束,张琳从水中出来,看见教练丹尼斯正在岸边和一个人交谈,他一眼看出那正是哈克特——他的偶像!不过哈克特的这个中国粉丝显然不具备典型性追星族特点,他不是直奔偶像,而是走到鲁建东身边,让小鲁去跟哈克特打招呼,说自己想跟他合个影。
照片上的张琳笑得很开心,可是在小鲁看来,张琳在偶像面前所表达出的兴奋还不及他这个旁观者呢!
而罗马时间2009年7月29日夜晚,就是这个笑而不语的小伙子将偶像4年前创下的世界纪录提高了6秒多!这一结果显然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他当时所做的,只是竭尽全力地向前游!
其实赛前,张琳想得很多,400米自由泳折戟,800米自由泳预赛又被对手拉开如此大的距离,这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决赛前一个小时,他几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游了”。
陈映红教练的一张纸条,及时将他从混乱中拉了回来。
纸上写的是有关比赛的注意事项,包括入场后该做什么,入水后该怎么游,写了大半张纸。张琳接过来看了一遍说记住了。不光记住了,他在最短的时间里领会了教练的意图。
这种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师徒间的一种习惯。
在陈映红眼里,张琳就像她的孩子,而且是一个听话、懂事、爱琢磨的孩子。他很依赖教练,训练中有了任何问题都会及时跟她沟通,这使得他常常能够很快突破自己所面临的障碍。其实,罗马世锦赛前,身处澳洲的张琳也有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训练导致的心理压力、单调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疲惫使他一度感觉自己再也游不动了!陈映红看在眼里,及时地对他进行调整,使得弟子一点点地卸去了精神上的枷锁。
张琳在心里,无疑对陈映红深藏着一份感激,只是他很少表达,夺冠后面对镜头的一番肺腑之言无疑是真情流露。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样,张琳会把这些藏在心里,偶尔也会有一些温情的举动,比如找个机会为教练选一个珍贵的礼物。
世锦赛的精彩表现使得人们似乎急于将这个外形英俊的大男孩推向偶像之位,但在他如水的平静面前,这热情反倒显得有些一厢情愿了。他依旧还是那个内敛腼腆的年轻人,在如潮的赞誉与热情面前会有些许的茫然和不适。
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更远的目标,为此而把自己放进了一个近乎刻板的模式里。为了保证体力,他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害怕浪费时间,他与网络游戏绝缘;还有许多时候,他让自己陷入长久的思考。
他是长距离泳者。也许,相比强悍,他更需要持久;相比爆发,他更需要忍耐;相比偶像,他更需要做他自己。
(摘自《新体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