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环球时报》社评
民生问题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瓶颈。连日来,鹤岗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南方不少城市的“天然气荒”、广州的“垃圾围城”难题、各地水电涨价的争议、武汉大学知名学者病危遭解聘,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
从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看,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尴尬现实。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外贸、体育等诸多领域里的指标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或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甚至实现了世界第一的久违梦想。但是,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却依然落后,有的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比如,据中外一些机构评估,目前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列世界第81位,还处于中等社会的发展阶段;环境可持续能力,中国排在第129位;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的第144 位,医疗公平性则是全球倒数第四;工业安全生产指标则比发达国家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等等。正如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所说,“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来自社会基层的民生方面。”
这就像著名的“木桶理论”,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不是在于最长板,而在于最短板。决定中国崛起最终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在于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于老百姓能否具有普遍的生活稳定感。
民生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它表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尚未完全融入我们的企业机制、社会肌理和道德规范之中。
现在民生问题的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些旧有的民生问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而得到合理的解决;二是随着发展的加速,新的民生问题在不断出现。新旧两类民生问题纠缠在了一起。
民生问题的落后,使一些国民常常会处于对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难题,正在减损国民能够分享到的国家发展红利,也冲击着支撑中国崛起的基石。
强调民生问题,当然不是说中国社会已经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更不是老百姓流离失所、穷得叮当响。相反,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可以凭借的手段和资源也比以往更多。但是,在中国发展赢得世界广泛的羡慕与敬佩的时候,我们必须对民生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在改善民生问题的方面,永远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中国未来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民生问题这块“短板”。
(摘自《环球时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