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就是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一再强调:“我认为国际是开放、是标准,也可以说是惯例和质量,而旅游就是海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在建省办特区21年之后,海南决定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突破口,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为什么海南的现代服务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认为,海南夏无酷暑冬无寒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海南生态好地理位置好,相对来说交通也方便,从国内来讲,海南处在天涯海角,走到海南就不能再走了,但是海南刚好处在东南亚的中心,国际游客到海南再到全国,国内的游客到海南再出去,这就是优势。”
“海南的工业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亮点。”陈耀认为,虽然一般认为服务业要靠金融业做支撑,但是海南缺乏足够的企业和资金流支撑,“而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也许将来旅游业成功了,谁都愿意来。”
对此,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9年4月向温家宝汇报时也有过完整阐述。他认为,海南农业具有优势和特色,需要长期重视和稳定发展,但不足以支撑海南的现代化;工业需要适度发展,但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我们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海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卫留成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
基于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被寄予厚望。11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在海南世博论坛上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所面临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
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就有六个,依次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据接近海南高层的一位人士透露,这六大定位给海南未来发展留下很大空间,“站的高度都很高,是全国性的。”
“国际旅游岛里面,最重要的是定位。”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国家战略,就要放在国家高度上面来考虑,既要有与之相应的政策,还要有良好的规划,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系列的项目支撑。”
不过,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意见》提出的建设发展目标高,现实和目标落差大,更需海南艰苦努力,比如,人才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二十年的发展,与兄弟省份、发达省份相比,开始接近,但与国际相比,相差的距离就太远了。”廖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许多领域尚没有制度,软件上差。” 他认为,目标越高,越需艰苦奋斗,“海南艰苦的奋斗开始了”。
未知的规划
为了避免成为“忽悠岛”,眼下在编制建设规划时,海南或许更要妥善解决一系列紧迫的现实问题,比如土地和农民问题。
受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影响,《意见》尚未批复,开发建设的热潮早就开始升温。仅以地产为例,万科、富力、保利地产、雅居乐、新世界、杭州绿城、华润等知名开发商均在海南大手笔圈地。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海南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100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2009年前10个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0.1%,涨幅居全国第五位,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开发商跑马圈地的热情,屡屡勾起人们对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回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日的开发建设势头已经值得警惕:“若掌握不好就会急剧囤积土地、炒卖土地,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意见》允许海南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也就是总量控制,可以前快后慢。比如说,五年假设给一千公顷的话,前面可以用快一点,后面用慢一点。”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土地控制严是对的,现在很多地方大量占用土地,占完了这地方就完了。”
在廖逊看来,《意见》给予海南的土地政策更灵活,可以让海南有更多地可卖。“政策是这么定,但农民的承受力是另一回事。”廖逊认为,工业占地相对较少,生产集约,而旅游占地是比较费地的,且一旦卖出去,农民不再有永续收益,“在目前国家财税制度实行分税制的情况下,政府愿意卖地,但农民不愿卖已是一种趋势和现实,不会改变。”
而眼下最根本的问题却是,农民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获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势必加快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或将剧增。海南省农业系统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承认,土地流转是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政府的规划对此并没有给予明确要求。一位当地旅游界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项目开发令当地人失地、失业,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随着项目发展而同步提高。”
即使不会失去土地,农民是否能够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参与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变数之一是,农民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大多会面临资金困境。在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即使与企业合作,农民也很难在谈判中争取到有利条件。仅以龙鳞村为例,作为海口市文明生态村,该村有多余房间的人家腾出屋子做客房,村民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厨房以接待游客,发展势头喜人。龙鳞村农家乐负责人唐吉11月中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仅25间客房和一个厨房已经获利十多万元。但唐吉和乡亲们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还想做一个会议室,用来接待团体会议,但是没钱投资。”唐吉先后接触了一些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他失望地发现,对方真正看中的却是土地,而且压价很低:“他们想占股9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被认为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在如此关键的历史时刻,正在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是否将在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消息称,该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当中,并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意见》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实施。据此,海南省还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这项工作将在2010年一季度完成。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