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增进其与祖(籍)国的联系和感情,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团结,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推进祖国和平统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工作,要求从国家和上海的长远发展以及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这项工作。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侨办提出建设上海华文教育“薪火相传”工程的构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上海实际,深刻认识华文教育担负的历史使命,从完善工作部门体制、活跃工作网络机制、构筑理论研究平台、优化师资培训手段、创建学生活动品牌、强化工作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上海华文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以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多层次华文教育实践为基础,以各方协作网络为机制,以重点品牌活动为突破,以多渠道资金筹措为保障的上海华文教育工作新局面。
中美优秀青年论坛
吹响华裔新生代佼佼者的“集结号”
在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华裔新生代正逐渐成为一支新兴力量。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不仅普遍文化素质较高,也将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在文化认同上,因从小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他们与父辈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让海外华裔新生代中的佼佼者走近祖(籍)国,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和风土人情,使他们更容易求得价值认同和精神回归。秉承这一工作理念,市政府侨办开拓性地举办了针对这一群体的“相约上海 共创未来——中美优秀青年论坛”。
“论坛”对来自美国的华裔青年不啻是一扇了解祖(籍)国、感受中华文明、认识“貌似神未必似”的中国青年的窗口。来之前,虽然他们会讲一点中文,但对中国的发展现状却所知甚少;论坛行将结束时,他们对父辈生活过的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这种文化熏陶下的同龄人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品味真实的市民生活
获邀出席的18名来自美国的优秀华裔青年都是近年美国国家荣誉奖、杰出学术成就奖、优秀毕业生奖等国家级奖励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11所名校,专业分布为生物学、商务管理、电子工程、医学、环境健康、国际关系等领域。和他们对话的中国优秀青年,则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国内著名高校。
在举办方的精心安排下,中美两国青年共同参加了文化讲座、公益访问、专题考察、企业参观、社区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无论是聆听经济学专家讲述中国经济发展、中文系教授讲述中国文化,还是世博局官员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情况,济济一堂的中外青年都踊跃提出各自的问题,虽然思考角度不同、提问方式有别,但都在交流中寻找着自己的答案。在上海第一社会福利院、在新华医院,中美青年表现出了同样的爱心和关切:和老人们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关注中国白血病研究的进展、给患儿送上礼物和祝福。在专题考察中,两国青年根据各自的专业,分成环保产业、非物质文化保护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三个小组,实地寻访和了解上海。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来自美国的企业高管,以一个外国人的切身感受,向两国青年讲述他在中国十多年感受到的社会变迁和行业发展;在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留美学成回国创业的企业老总讲述文化差异和创业历程。共同的语言、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抱负、聊家常似的交谈,让两国青年感受到心灵碰撞和价值趋同。更让青年学子难忘的是在上海人家感受社区生活和民俗民风。居民们手把手地教青年学子滚铁环、扯铃、溜溜球等弄堂游戏,又一起包馄饨、烧上海菜,品味真实的市民生活,其乐融融正是中华文化和民族习俗的真实写照。
了解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中国在“论坛”交流中,两国青年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诉说着疑虑和困惑,感受着理解和变化,更阐释着思考和希冀。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夏舒淑这样揭示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惑:“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后代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出了家门是西方世界,回家却又好似回到了父母代表的中国。在家里,有文化和年代的隔膜。在外面,有文化和种族的隔膜。刚在网上看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消息,打开电视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的玩具和食物大量回收的英文报导。出去和美国朋友看电影,看的是《霍元甲》,回到家父母却说中国孩子得读书,不该看电影。我的一个学友,已经是广东籍华侨第五代了,还是想学中文,想‘寻根’。我们住在中国文化的家里,又出入于美国社会;上了美国的高中,周末又上中文学校。无论到哪里做什么,都需要融合和运用我们所接触的中西文化。”
来自杜克大学的吕颖颖这样述说她的上海之行:“我虽然一直对中国的文化,社会情况等很感兴趣,但是我现在意识到,我了解得实在太少了。虽然我可以从学校、新闻和我自己的探索中了解中国大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但这些了解方式是有限的。其实,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必须了解他的青年人。这些天我们讨论过大学生活,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看法,高中的约会经验,跟父母的关系,爱听的音乐和爱看的电影——这些题目也是我和美国同学时常谈到的内容,都是生活上普通问题。通过这些交流让我认识到一个我从来没有认识过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和中国人比我之前知道的要多元化得多。甚至,在论坛中认识的中美青年使我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和共同发展都充满了信心。”
毕业于加州大学的张爱琳目前是国际知名的美国凯悦酒店总经理,只会说几句中文,公司有意安排她来中国管理凯悦酒店。这次有机会来沪参加论坛活动让她收获颇丰,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也进一步增强了她今后来中国工作和发展的信心。
作为海外组织方,美国南海文化公司在来函中表示“中美优秀青年论坛的举办,为美国华裔青年了解祖(籍)国发展、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活动给美国华裔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交流的平台已然架起,“优秀青年论坛”还将一次次地举办下去,并将秉承促进优秀华裔青年了解中华文化,加强中外优秀青年的交流,共同倡导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中西文化融合、推动世界和谐进步的主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