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迪拜世界”宣布重组以后,阿拉伯人对于“天堂”的宏伟蓝图似乎戛然而止。“房租总体已经开始下跌。”在当地中国公司工作的高群说:“我举一个例子,之前我们租用两室,每月租金1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9万元),现在年租金只需约9万迪拉姆。”
更糟糕的是,大量的开发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被迫取消或停工。“一年多了,你去看看自由贸易区那些所谓世界之最的建筑、人造海岛,到现在有的连地基都没有完成。钱付了60%,承诺2010年就能交房的,现在影都没有了。”高群说。
从今年年初起,高群每个星期都会去看公司购置的新办公楼的建设情况,但直到现在为止,这座写字楼停工依旧。“买楼的资金倒是已经付了一半。现在我们的市场门店生意也不是太好。”这样的尴尬处境令他感到心寒。
或许经历了数十年不曾停歇的作业,迪拜终于到了需要休整的阶段。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的一年里,这座堪称奇迹的城市将呈现出一个“烂尾”世界。那些曾经吸引眼球的特大型工程将推迟建设。早在今年1月,当地房地产开发公司Nakheel便推迟了计划中高达1000米的世界第一高楼的建造。现在,迪拜海岸旁棕榈树形状的人造岛屿,一个造价610亿美元的运河项目和迪拜塔也加入了停工的行列。
“套牢”华商
这样的处境令一些在迪拜谋生的华人,想起上半年最艰难的光景。由于受到金融海啸的波及,2009年1月,海湾地区约有150个项目因资金困难被叫停,其中阿联酋有88个。与此同时,大量的商人和工人撤离迪拜。在一些夸张的报道中,机场前停满了数以千计的豪华轿车,任凭风吹日晒,这座阿联酋的商业中心被描述为毫无生气的“鬼城”。
“现在迪拜的市场也不是很好,老板们都很无奈。”高群说,似乎遇到的每个商家都跟他抱怨,现在的生意没落了不少,“不知不觉中被‘套牢’。”
生意不好,日子就非常难过。在这座豪华的都市,外来人口的生活成本非常昂贵。“在这里,租一个单间,每年需要1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两室一厅,大概要16万-20万元人民币。”苏柯说。3年前,苏柯来到迪拜,从事物流贸易,现在像他这样的华商每月的生活成本约为3万-5万元人民币,主要用在租借仓库、店面、办公室和付房租。
苏柯有一个朋友在迪拜从事女包批发。“他告诉我,每天开店至少要卖1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包才能保本。”苏柯说,每个包的价格在40-100元人民币内。
一些无法承受萧条的公司只能选择放弃这颗沙漠中的“明珠”。一家中国南方建筑公司的经理说:“我们准备转移到非洲,干完现有的工程就走。”
苏柯所在的物流业在当地竞争激烈。拥有世界最大人工港杰贝拉里的迪拜,是世界商品进入中东的最重要的中转港,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这里分销至非洲和欧美。他承认,在情况最差的时候,曾经考虑离开迪拜,“当时想过去北美或者澳洲”,但最终他还是依靠老客户的支持熬了过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幸运,“鸡肋”迪拜,让不少华商在是走是留间徘徊。
现在,苏柯已经彻底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因为,他认为这里仍然有生意可做。“这次的迪拜债务危机只是对房地产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个人以为迪拜的外债尚在可控范围内,只是造成市场恐慌的情绪在左右着投资人的判断,特别是担心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事实上,迪拜的贸易市场近来有所恢复和回升。在距离迪拜城区40公里的中国商城迪拜龙城,为了迎接阿联酋国庆,几乎每家商铺门口都插上了中国国旗和阿联酋国旗。店面上张贴着诸多招工信息,给人以希望。
苏柯表示,今年上半年,从中国到迪拜的货柜减少了五至七成,但从下半年开始,由于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拉动,市场已经慢慢恢复。“尽管还不能和景气时相比,但是市场和客户的信心显然在恢复。”
让苏柯甘心被“套牢”的还有石油近期的走势。国际石油价格从今年3月恢复上涨以来,已经突破每桶70美元的价位。这让阿拉伯人的石油经济重归正轨,周边市场的繁荣也将拉动迪拜的经济。“随着经济复苏,石油价格攀高,预计明年上半年迪拜经济会走出谷底,市场还是趋向利好的。在这里的多数中国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看法。”(应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张耀庆、刘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