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温州会馆:几代温州人拼出海外"第一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加坡温州会馆:几代温州人拼出海外"第一馆"
2009年12月02日 10:04 来源:温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时序已是初冬,可在新加坡,炎热得无丝毫凉意。 

  循着白咖啡的馥香走进新加坡芽笼37巷7号,一座古朴的二层庭院式建筑出现在眼前,青砖、黛瓦、白墙、木窗,不施彩绘,本色淡雅,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同乡热情地迎出门来,带着同样熟悉的笑容,让人宛如回到童年祖屋。只是同乡们少小离家,如今个个都已“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了。这里,就是已有86年历史的新加坡温州会馆。而这也是温州人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民间组织。 

  11月16日,记者在这间会馆,见到了一批当年只身闯南洋的温州人和他们的后裔。 

  第一代人 

  一把斧子一个铁锤下南洋 

  “父辈们什么都没有,就提着一个工具箱过来了,里面是一把斧子、一个铁锤……”说起闯南洋的历史,现任温州会馆会长陈冠亨笑言。 

  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据称,当时三名来自温州永嘉的木匠南渡到新加坡谋生,相继而来的温州人日益增多,至1915年已有90余人。 

  早年下南洋的温州人,无法与当地的英国移民厅官员讲清楚籍贯,只好说是上海人。由于他们大多数在上海学过手艺,因此他们开设的木器家具店也挂上了上海木器的招牌。 

  “当时生活条件困难,谋生不易,于是常有大小冲突发生在同乡之间或与外省人之间。需要有人出面调停。”陈冠亨说,德高望重的乡贤陈岳书先生就常出面调停此类纠纷。1923年,为寻求同乡的团结与互助,及谋求同乡的福利,金天放、陈岳书等人发起创办了“温州同乡会”。同乡会于1931年易名为“温州会馆”。据市侨办统计资料显示,这是温州人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温州籍侨团。 

  会馆最初设立于新加坡惹兰勿刹150号,1931年迁至华丁路20号楼上。 

  那时,很多南来的温州木工到了结婚的年龄,回返家乡结婚育子。1956年之前,殖民地政府允许本地人申请,让在中国的妻子和年幼孩子来新加坡团聚,很多温州孩子便跟着母亲南来。他们长大后,多数跟着父亲学做木工。 

  已年近花甲的会员陈延洪,当年就是这样来到新加坡的。“13岁的我跟在父亲身边,做木工十多年,直到结婚后才又去荷兰开了餐馆。”他回忆道。 

  于是那十年间,同乡人数激增,至1966年已有5000余人。会馆场地便捉襟见肘,此后,在大家的慷慨倾囊之下,温州会馆募捐集资购下现位于芽笼的馆址,于1971年迁移过来。 

  历经86年风雨的温州会馆,为温州同乡、也为社会做了很多好事善事。他们给年迈无依靠的会员设立福利互助基金,发扬爱心设教育基金,让品学兼优的同乡子弟申请助学金、贷学金及奖学金,为造就栋梁人才尽点绵薄之力。他们还于1927年开办瓯江公学,后又开办侨南公学,后来由于教育普及以及社会环境变迁,才停办学校。不仅如此,对于家乡教育事业,他们亦鼎力相助,为温州大学捐赠了教学大楼。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组织捐赠,专程送到国内。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