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海市侨联主席杨玉环:为侨尽心尽力尽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原上海市侨联主席杨玉环:为侨尽心尽力尽责
2009年11月12日 10: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零零五年六月二十四日,上海市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产生新一届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领导班子,印尼归侨杨玉环再次当选上海市侨联主席。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因为年龄的关系,今年春天,原上海市侨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常委、委员杨玉环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面对她的让贤,在上海市侨联九届七次全委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在讲话中运用四个排比句式,共15个词组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很高很高的评价,并号召全会学习和发扬杨玉环为党为国为侨尽心尽力尽责服务的精神。那么,什么是杨玉环的“三为”“三尽”服务的精神内涵呢?

  两代人的命运和两次人生跨越

  杨玉环,福建漳浦人,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万隆。提及漳浦,很多人都知道,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据了解,在2300多万台湾人中漳浦籍的就有200多万。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近8万人,归侨、侨眷2万人。杨玉环的父母是16岁从福建漳浦远渡重洋去印度尼西亚谋生的。1957年,身为印度尼西亚华人学校学生活积极分子的杨玉环,率领7个班干部毅然回到祖国。她至今没有忘记,面对当时的外交环境,面对依依不舍的骨肉亲情,父母在和自己临别时讲了这么一句话:“当初我们16岁离乡背井离开祖国为的是谋生,你16岁回到祖国的怀胞为的是建国,这就算是我俩给祖国还债吧!”

  由此,海外侨胞爱国爱乡之情在杨玉环心目中的印象如雕似刻。同样的16周岁,一个是谋生,一个是建国,两代人的不同命运催生了杨玉环立志向上不言败的坚定信念。踏上国土,众多侨生的选择是要求到北京求学或就业,而杨玉环的选择是服从分配。在武汉完成高中学业后,正是我国需要培养体育人才之际,她服从需要,先后被保送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她再次服从国家需要,来到上海市第八中学任教。第2年就担任教研组长,由于训练成绩凸显,她先后荣获过上海市教育战绩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等荣誉称号。

  回忆往事,杨玉环满怀深情,从一个普通的归侨青年到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在她看来,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跨越。文革后,在拨乱反正中,她又走上了侨务工作的领导岗位,先后担任过上海市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市侨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侨联副主席等职务。

  两字不同涵义和两个不同方向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党组织会把自己从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推上侨务领导工作的岗位”。和杨玉环交流,让你听得最多的是两个字,一个是侨,另一个是桥。在她看来,侨与桥,尽管只有一音之别,但内涵却完全两样。

  让归侨来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工作,这是落实中央侨务工作政策的策略,通过侨办这个政府部门来搭建一座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这是侨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凭借对中央侨务工作政策的理解,在担任上海市侨办主要领导以后,她感觉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贵任和压力。

  1983年,时值我国改革开放初始,怎样及时把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通过市侨办这个窗口落实到侨界?怎样加强与侨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侨界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发挥侨力集中侨智促进和服务于改革开放?怎样在侨与桥之间有效发挥钥匙的功能作用?为此,她和她的一班人动足了脑筋。

  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敞开了,上海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外的侨胞台胞纷纷来上海探亲、旅游、治病、考查、经商、投资,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杨玉环和她的一班人在热情服务的身影出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杨玉环和她的一班人在为他她们排优解难和穿针引线的繁忙。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