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全球人才战争五大新趋势
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目前,全球人才战争主要出现了下列五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全球人才竞争日趋“两极分化”的局面,最急缺人才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端人才却大量流失向发达国家,只有少数新兴国家出现“人才回流”的趋势。
这样的现象在塞拉利昂体现得最为典型:医疗人员的不足让塞拉利昂的婴幼儿死亡率在2003年高达16.6%,妇女生产死亡率则是2%,但是,在美国芝加哥的医院里,来自塞拉利昂的医生却比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医生还多。当今世界,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流向了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是去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
第二大趋势是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发达国家以及面临产业升级的新兴国家,因为经济更需要人才来驱动,往往更重视吸引人才。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约30个国家制定了便利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但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在美国,每年批准14万职业移民获得绿卡,投资移民只有1万,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则各4万,其中“杰出人才”类别不需要申请劳工证,作为第一优先对象的类别不必等待排期,不需由雇主来提出申请,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直接申请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主要领导者之一恩里科·费米,登月行动“阿波罗”项目的主管以及美国的“导弹之父”冯·布劳恩,“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这些改变美国也改变世界的科学家,没有一个出生在美国,但这些全球顶尖人才都像爱因斯坦一样,在欧洲成名却被美国挖走,并入籍扎根美国,最终把世界中心从欧洲带到了美国扎根。
第三大趋势是移民制度已经成为人才战争的武器。绿卡以及入籍制度是引进顶尖人才并使其归化的根本保障,美国的移民法规定高技能人才和经济移民将被优先考虑,让移民制度为人才战争服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纷纷效法。新加坡建国之后,任何资源都没有,连饮用水都必须向邻居马来西亚买。但新加坡却依靠高薪、低税去引进海外人才来实施“精英治国”战略。2000年德国正式实施“绿卡工程”。2007年法国实施《优秀人才居留证》。2008年英国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移民制度。
第四大趋势是为了争夺高端人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不惜承认双重国籍,而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本来就默认或承认双重国籍。韩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越南等新兴国家因为产业升级,急需要高端人才,然而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又处于劣势,因此过去反对双重国籍,在20世纪90年代后都开始明确要承认双重国籍。
韩国政府在2008年4月就宣布,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推进完成允许兵役或进行一定社会服务活动的韩国公民以及外国优秀人才拥有双重国籍,并表明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优秀人才流向海外并招揽外国高级人力”。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也改革国籍法让海外族裔更容易同时获得本国籍,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修改国籍法,方便本国出去的海外澳大利亚裔申请双重国籍。
第五大趋势是,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成为人才竞争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招收留学生,最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美国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把三分之一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都给了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择其优才挽留成为“新美国人”。 最近10年以来,美国每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都超过50万。留学还可以教育创汇,英国招收留学生的创汇总值已超过文化媒体、酒精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
◎挑战◎
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中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人才外流”后是大部分没有回归
截至2008年,我国送出留学人员约140万,世界最多。但归国者只有3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由于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美国三分之一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外国出生,其中这些外国科学家与工程师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排在第二的印度(14%)。
韩国、日本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但日本、韩国的留学潮与中国有最明显的区别:中国“人才外流”后是大部分优秀人才都没有回归,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 至1999 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为87%。与之不同的是,韩国博士滞留比例只有39%。在韩国举办奥运会和开始产业升级后的1992到1995年,在美获得理科博士的韩国留学生中留在美国的比例仅为20%。
在领军人才上,截至2009年,有9名日本血统的人先后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部分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过,但只有一位不是日本籍。中国有8名华裔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5人出生在中国(即本来有中国籍),但全部都拥有或曾拥有过美国籍,只有少数几个还是中国籍。
因此,中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如果政府的人才培养变成了“为他人作嫁衣”,巨额教育投入成为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补贴,“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会出现问题。国家必须在政策、行动上体现出真正重视人才,推动人才回归也鼓励人才环流以及在海外贡献祖国,通过完善有关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的环境、土壤、配套政策,来挽留我们优秀的人才与吸引海外杰出的人才。诚如印度前总统卡拉姆所指:“怨天尤人或只唱爱国主义的高调,对阻止人才流失于事无补,政府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才能使人才留下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