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以待毙VS迎难而上 美华人房地产市场阴晴不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坐以待毙VS迎难而上 美华人房地产市场阴晴不定
2009年10月15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5日电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雨飘摇中,理财相对保守的华人尽管不是受冲击最大的一族,但金融风暴带来的后遗症,却可能影响华人实现自有住房的“美国梦”。据美国《侨报》报道,风雨之后见彩虹,但在眼下,华人房地产市场依然是阴晴不定,不可盲目乐观。

  房市震荡 贷款严华人叫苦

  虽然许多分析家相信,全美房地产市场已经曙光在前,前期剧烈震荡的地区,房市开始回暖,交易趋于活跃,但专家认为,华人聚居的大都会因为房地产市场过去两年没有明显调整,今后一年仍然存在激烈波动的可能。

  一般说来,过去两年的次贷危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对亚裔和华人的打击似乎不那么严重,但最近人口普查局的调查却显示,亚裔住房拥有率下降的幅度在各个族裔中最大。三分之一的亚裔居住在房屋被没收拍卖(foreclosure)较多的加州,被视为亚裔自有住房率下滑的原因之一,而美国亚裔房地产协会指出,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一个是房价下跌令2000年以来较多买房的亚裔资产缩水,造成住房环境的不稳定;另一个是房地产业界没有克服亚裔普遍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华人房地产市场当前面临的另外一大挑战是,多数华人对现有更严格的贷款程序并不熟悉,这可能妨碍他们获得贷款的能力。以往华人习惯使用不需要提供太多证明文件的贷款市场,即使他们确实有收入,也喜欢用不查收入的贷款方式。但金融危机后,银行和贷款公司的评估标准严格了,不查收入根本做不了贷款,快速贷款也很困难。由于华人聚居区多属高房价地区,华人喜欢买大房子,通常需要大宗按揭(jumbo loan),而这样的贷款现在的条件更为严格,不易得到。这对华人房地产市场也有消极影响。

  抢购没收房进场好机会?

  家住大华府高尚区大瀑布的李先生最近与朋友四处看房,而且专看房价跌得很猛的赫顿区的房子,不是给自己住,而是为了投资。他说:“有些地方的房价已经跌回到10年前的水平,有的只相当于2006年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现在是房地产投资进场的好机会。”

  他与朋友合伙,最终在赫顿买下一个遭银行没收拍卖的两居室公寓。附近有不少高科技公司,求租者不少。他们自己动手改造粉刷房子,然后以每个月1000美元出租。他们每个月要付600多美元的贷款,200多美元的物业管理费,实际每月只有100多美元的收益。当李太太抱怨时,李先生说:“我们在乎的不是这100多美元,而是几年后的升值潜力。”

  像李先生这样在美国有稳定工作,手中有些闲钱的华人最近纷纷跃跃欲试,趁房地产市道低迷但已经见底,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很低的时候进场。在大华府地区,遭银行没收的拍卖房最为抢手,每个法拍房基本上都有二、三十个出价,多的甚至有四十多个。据行家介绍,遭银行法拍的多数是西裔。因为他们是在1990年代末大量涌入美国,他们买房时正值美国房地产市场最红火的21世纪前几年,在最高峰时买进。

  华人房子遭法拍者不多

  相比之下,华人房子遭法拍的不多,最近大华府地区举办亚裔房地产咨询会,专门为那些房子有可能被没收的亚裔提供对策咨询。记者在现场呆了两个小时,没有一个华人来临。这一方面与华人家庭基本上能做到量入为出,投资比较稳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华人比较好面子,即便有付贷困难,也是想其它办法,而不愿意到公开的咨询会上曝光。

  不过华人房子遭遇大贬值而导致现有房价低于其所欠贷款额的状况却不少。前几年市道好时,许多收入不错的华人家庭将房地产作为热门投资手段,一家买三、四套房子的有的是。而现在市道不好,有的房子跌到贷款额下,想做再贷款不容易;想通过政府的快速出售计划脱手,又因为收入高于政府规定的标准,无法参与。只好背负着较高的贷款利率和沉重的负担,当起了“房奴”。

  记者碰见前来咨询的吕先生。他家在市场最高峰时买的房子,现在房价跌得快underwater了。他想做再贷款,但经历了次贷危机的银行如今在审批贷款时严格了许多,一般只提供80%的贷款。吕先生当时花45万美元买的房子,贷了36万,而现在房子只值40万美元,最多只能从银行贷32万。他要想再贷款,只能自己掏出4万美元填补这个差价,这对于他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他不知道如何是好。这种情况在2005年到2007年买房的华人家庭最为常见。他们只好期待房地产市场尽快回暖,好让他们摆脱“房奴”的困境。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