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标唱歌台 新加坡华人移民感受异国"鬼节"(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喊标唱歌台 新加坡华人移民感受异国"鬼节"(图)
2009年09月02日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歌台是本地中元节庆祝活动不可缺少的项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元节是华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但每个地方的庆典仪式不尽相同。同其他华人地区相比,新加坡的中元节活动似乎格外热闹,除了传统祭祀外,还有喊标和歌台等富有特色的本地习俗。高亢的喊标声、五光十色的绚丽舞台,让本地新移民对这个传统民俗节日有了新的感受,也对新加坡的社会与文化面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月歌台的灯光璀璨夺目,一身闪耀装扮的歌手落力地劲歌热舞,台下观众有些闲坐在椅子上观赏,更多是站在一旁凑热闹听歌的。只见有个身影穿梭在喧闹的人群中,手持着半专业型相机正在专心摄影,为历史留下纪录。

  每逢农历七月,来新工作8年多的陈志伟(46岁)一有时间便会拎着相机到住家附近的歌台拍照,几年下来估计跑了十几二十场,“日子久了觉得自己对歌台越来越有感觉,有种很深的感情。我平时很少看电影,倒是讲述歌台文化的电影《881》吸引我走进戏院”。

  陈志伟来自河南,现为永久居民,他说,中国北方不像南方,民间并没有庆祝中元节的习俗。他来新加坡后第一次受邀出席食品供应商公司在工业区举办的中元宴会,看到人们祭拜“好兄弟”、标福物等,感觉非常新鲜奇特,于是找了很多相关资料认真了解中元节的由来。

  增购相机纪录歌台发展

  陈志伟是在第二年才知道本地中元节原来还有歌台表演,虽然他听不懂福建话,但因喜欢摄影,所以把拍摄歌台表演当成业余兴趣,并且把照片上载到互联网上,“这么做是想纪录歌台的发展,看看观众的变化,了解这个本地文化是否越来越兴盛或是逐渐走向没落。”

  由于歌台都在夜晚举行,一般的数码相机不容易拍出好效果,陈志伟前年还特别花1500元添购新相机,希望拍出好作品。

  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和佛教共庆的日子,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就把它俗称为鬼节。每年这个时候,华人传统上有点烛焚香等祭拜仪式,供拜饿鬼和普度亡魂,也会搭台唱大戏娱乐“好兄弟”。

  在新加坡,庆赞中元的活动长达整个月份,从传统民俗中衍生出的喊标和歌台等活动,现已成为本地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陈志伟认为,这些活动有很强的草根性,让年长一辈华人有寻根的感觉,也是种“乡情”的维系。而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歌台表演也与时俱进,台上添加电子屏幕、泡泡和烟雾等现代化舞台效果,吸引年轻人目光,展现旺盛的生命力。

  最令陈志伟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喊标活动。因为当下标得福物的人不必现场还钱,而是隔年才付标金,“我觉得这么做其实是带有诚信的含义,也体现了新加坡人讲信誉的态度。”

  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也让陈志伟看到了不一样的新加坡。他说:“过去在外来人眼中,新加坡有点呆板,是个工作、挣钱的地方,但不是个生活的地方。因为新加坡人都很忙碌,没什么时间娱乐消遣,难得有像中元节这么热闹的民俗活动。”

  喧闹的庆祝方式也让从广州来的小蔓(28岁,歌台歌手)消除她本来对鬼节存有的“恐惧”。她说在广州,人们对农历七月有很多忌讳,包括晚上不出门,夏天不能去游泳等,但是在新加坡却似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她说:“这里的中元节有很多娱乐成分,喊标也是做善事的方式,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个形式比较好,人们在开心的环境里轻松度过鬼节,没有那么多忌讳,还有歌台看,感觉上大家好像还蛮期待这个节日的到来。”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