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郭奔胜 周伟
“当前的文风、话风、作风的确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基层一些干部群众呼吁,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八股”对党群干群关系的危害以及对党风、民风的侵蚀,需要多方采取措施加以根治。
不可小视新“八股”危害
新“八股”存在典型的空洞症、作秀症、虚假症,因此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出现模式化,说话拒人于千里之外,缺少亲近感和说服力;产生了严重的“媚上”心态,明知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也要用形式主义来对待;用学习文件代替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照样拍脑袋决策。因此,新“八股”病的危害不可小视。
危害一:让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社会矛盾时“心发慌”。眼下一些地方和领域群众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当地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本应该迎着矛盾上,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但事实上情况却令人担忧,少数领导干部与群众玩起了“躲猫猫”,上访群众从前门来,领导干部从后门溜,这些干部没有勇气面对上访群众。对此现象,一位当过县委书记的老同志认为,这是典型的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本领恐慌症”,与新“八股”病感染不无关系。这位老同志说,一些干部在台上说话尽是些空洞无味的“八股语言”,久而久之,领导干部的群众式语言不见了,用“官话”去和群众对话,自然就对不上茬,更何况是要解决复杂的信访问题呢。没有了群众语言,也就难有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这些干部在面对信访群众时,要么是高谈阔论,令群众生厌;要么是一躲了之,令群众生气。据此不难发现,“八股”话风、作风不仅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还确确实实束缚住了干部的思想,把生动活泼的局面变成了“千官一面”的脸谱。
危害二:催生了形式主义的流行。行为的“八股”风、决策的“八股”风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十分突出。比如检查工作中存在典型的“八股”作风,一般是先发通知,接着组织浩浩荡荡的检查队伍,再神气十足地走一圈。由于基层对这一做派早已心知肚明,所以在应对这类检查时得心应手——所有精力基本都花在“面子工程”上:首先,把马路打扫干净,标语高高挂起来,一副热情欢迎的样子;其次,把各种台账建立起来,摆满一柜台,甚至摆满一屋子,特别要把荣誉室装扮好,各种荣誉必须充分展示出来;最后,精心组织汇报材料,往往是只说成绩不说问题,只说争取政策不说主动克服困难,等等。还有些地方,为了应对各种检查,把临街的房屋、道旁的树干都粉刷一新,把“面子”一事做到极致。一些基层干部坦言,用形式主义手段应对形式主义检查,一般都会奏效,最后的检查评议基本都能过关。而问题、隐患没有多少是通过大规模检查发现的。所以,形式主义本身也成了新“八股”的内容。
危害三:阻隔了干群之间的心灵交流。调研要人陪、下乡车里坐、看好不看差,等等,这些“八股”作风犹如一堵堵墙横亘在干部、群众之间,阻绝了干群之间的心灵交流。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关注。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党委书记张伟说,有一次他到一个村去了解情况,在一个农户家里,他问这家人认不认识站在一旁的村支书,结果他们摇头,到其他村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个现象让张伟感到手心冒汗,怎么村民竟然不认识村支书?这不禁让他想起自己过去在村里生活时,村支书是村里威望最高的人,不仅大人很熟悉,就连小孩也认识他。对比之下,现在的情形实在令人担忧。一些群众也反映,基层领导干部习惯坐在车里到农村了解情况,用在会议室听汇报代替走村入户式调查研究。车来车去,隔着车玻璃去观察社会、了解群众,时间久了,他们对百姓的心声和疾苦,听得少、想得少、关心得少,干部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自然越来越轻了,讲的话也没人听了,少数干部身边围着的尽是些有所企图、吹牛拍马的人。张伟说,心灵的鸿沟至宽至深,乡村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任凭“八股”作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这个基础将根基不牢。
医治新“八股”刻不容缓
新“八股”是清新文风、亲民作风、纯正民风的大敌,当前要从事关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认识医治新“八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保护个性、群众挑刺、培训教育、公开曝光等处方,逐步治愈这一疾患。
处方一:自上而下保护“个性”。新“八股”的突出特征是说道理上下一个样、作报告上下一个调,缺少个性化表达,缺乏具体措施。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八股”毛病已引起警惕,一些领导干部带头在吃透理论和精神的前提下,说自己的话,说切合实际的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比如中央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些地方不是做一般性安排,而是根据发展阶段制订涵盖民生各个领域的小康指标,并且提出这些指标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不仅要看统计数字还要看幸福指数,不仅要听干部汇报还要听群众评议,等等。这些“个性”做法,就很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和支持。“个性化”官员的增多也被视为反对新“八股”的信号。通过媒体报道和网民议论等渠道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干部不仅说新话、说短话,还在自己的分工领域大胆改革,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文风和作风都有很强的传导性,上面的文风、作风对基层的文风、作风具有示范意义。目前中央抓作风、改文风的措施,对基层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提出了“无会月”等改进措施,很受干部群众拥护。
处方二:创造条件让群众挑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群众的语言也最丰富,在医治新“八股”上,要多发动群众参与。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容易犯“八股”病,原因是在起草文件或领导讲话稿的环节,往往习惯于翻材料、看文件,不善于问群众、搞调研,导致的结果是文件有精神无内容,有要求无措施,讲话稿也是枯燥无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问计于群众,问需于群众,用群众的感受去体会社会,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关注,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党委政府的工作。一些人士认为,群众最知道什么是形式主义,什么是官僚主义,群众也最反感这些滋生新“八股”的温床。因此,当前需要旗帜鲜明地发动群众来给领导干部的作风挑刺,给各级干部的文风挑刺,给各级机关的作风挑刺,通过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让文风、话风生动活泼起来,让作风更加扎实起来,用好的作风引领和示范民风,用好的民风影响和辐射好的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也在反对新“八股”中折射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勇气。
处方三:把反对新“八股”引入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中。随着干部队伍的转型,一些能与群众大声说话、大碗喝酒,身上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干部因年龄等原因逐渐退出干部队伍,一大批学历高、眼界宽的年轻干部补充进来,他们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怀有更大抱负的干部队伍。但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与群众打交道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少,因此这些干部习惯于从文件里找工作方法,从领导讲话中找应对之策。对这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基层人士建议,现在各级都十分重视干部的培训教育,要把反对新“八股”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纳入其中,通过现象分析、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向年轻干部宣传新“八股”的危害,告诫年轻干部自觉防范新“八股”的影响,努力做到作风正、形象新、活力强。另外,要把好的文风、好的话风、好的作风等作为衡量干部勤政廉政、执政为民、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充分运用到干部培养、考察、使用中去,在干部中形成自觉远离新“八股”、自觉抵制新“八股”的鲜明导向。
处方四:营造人人喊打的舆论环境。新“八股”之所以能够顽固地存在,在一些领域甚至还很流行,这与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很有关系。由于缺乏足够严厉的监督措施,一些干部成为新“八股”的传播者。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件,不是“八股”套路,心里就没有底;不是“八股”式样,仿佛就不够全面,等等。当前,要对这种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需要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给新“八股”类型的干部“画像”,让全体干部对照自查、自醒、自警、自悟,并不断告诫所有干部,新“八股”病不治疗是要“害死人的”。二是发动干部和群众对新“八股”现象,特别是一些隐蔽的、变异的新“八股”病症进行揭示,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线索调查核实,如果情况属实,要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纠正,对违反法纪的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三是充分运用网络监督的力量,把新“八股”行为晒出来,进行舆论监督。目前一些网民已经开始把一些损害干部形象的新“八股”行为,如文件抄袭文件、讲话抄袭讲话、报告抄袭报告的做法在网络上披露出来,网民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压力,迫使一些习惯于新“八股”的干部收敛自己的行为。
(摘自《半月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