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洹:消除偏见是场持久战
“要改变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基础,我这样的影响力太微弱了。但质变必须从量变做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20分钟的演讲令26岁的李洹一举成名。
2008年4月19日,这位戴着眼镜、说法语像连珠炮般流利的“胖子”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迎风展开激昂演讲:“来西藏吧!用你们的眼睛来见证那个所谓的‘文化灭绝’,是否这种‘灭绝’真的存在,是否藏语正在‘消失’。”
当时,他身处法国华人“支持北京奥运”集会上,在他周围,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李洹攥紧左拳,嗓音高亢:“不能让祖国受委屈”。活动结束,李洹面对中国记者泪流满面——他被中国人的空前团结深深感染,即便此前集会组织者曾收到恐吓与威胁。现场的法国记者和民众也被他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所折服。
“许多人找我写回忆录和传记。”2009年3月初的一天,向《国际先驱导报》忆起过往,李洹并不觉得自己是名人。“这件事让我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包括法国友人。”
“藏独”为什么在法国有市场
演讲只是开始,李洹和“4·19”集会的华人好友制定了一个长期工作计划:消除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他们把演讲稿和视频发给一些法国参议院官员,“让他们在自己圈子里传阅”,并计划出版一本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免费向法国政界赠送。
这些想法源于拉萨“3·14”事件后,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他和同伴们突然发现:原来中西方文化、中法民众间有这么深的隔阂。去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反对会见达赖,隔阂再度加深。“那时,我认识的法国人都认为,中国在使‘大国性子’,‘无理取闹’。”李洹说,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法国媒体都在向民众灌输“中国侵略西藏”这个错误观念。“即便他们知道真相也没有勇气来否定这个‘政治正确’。”
李洹说,消除法国人对华政治偏见“至少需要100年”。“我演讲了,我辩论了,那又怎样呢?要改变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基础,我这样的影响力太微弱了。”事实印证了他的看法。今年春节,当巴黎市政府向华人春节团拜会时,十几名法国“藏独”分子和支持者挥舞“藏独”旗帜,高喊“藏独”口号,试图干扰会场。“他们身后有大财阀支持,时至今日每天都在街上发传单,活跃得很。”李洹说。
循序渐进争取法国人理解
李洹说,法国的“藏独”分子人数不多,但就是凭借举办各种研讨会、讲座,以宣传藏传佛教为幌子达到政治目的,蒙蔽大多数法国民众的双眼。每当这些民众对达赖顶礼膜拜之时,李洹心里都不是滋味,他也因此认定要更多地做法国民众的工作:“我们的努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在量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支持。只是这个量还不够,不足以引起质变。”
如今,已经研究生毕业的李洹在法国一家投资机构工作,而推进中法民众间相互沟通、消除隔阂成了他的兼职。今年1月,他和几名中国同伴在巴黎注册成立了致力于此事的“四月之友”协会。“四月代表春天,我们在春天播下一个友谊的种子,希望能收获友谊的果实。”一如那天的演讲,李洹的话里总是充满诗意和开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