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11月底,一组关于温州施粥亭的照片登上了各大网站,感动了中国无数网友们。但它真的是像一些网友认为的那样,是受海外“金融危机”影响的临时举措么?近日记者赶赴温州——
一碗粥的温度
每天烧粥要50公斤米
12月5日早上7时,感觉很冷,外面的风很大,戴了帽子,脖子里还是刺冷的,天气预报说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昨天就开始降温,今天的最低温度是1℃。
记者来到温州市鹿城区永东路社区九州小区,4幢B楼一层的一间屋子大门已开,门口挂着“红日亭”三个大字,这就是网上盛传的温州施粥摊“根据地”了。
负责炒菜的朱碎娇老人穿着白褂子,正在炒咸菜豆干。早在5点,老人们就陆续从家里来这里忙碌了。负责煮粥的陈松垚在一旁帮忙,他说,以前他们还要来得早,由于高压锅冒出的声响影响周围居民,所以煮粥就改在前一天下午5点,熬好后,装在保温桶里,再盖上棉絮,这样第二天还是热乎乎的。小菜就没办法了,还是要当天早上炒。
陈松垚告诉记者,直径32厘米的大高压锅,每天他要煮18锅,装满5个大保温桶,每桶有50多公斤,光大米每天就要50公斤。一般要忙到晚上9点多。
每天他们会准备10个小菜,但到最后具体数量很难确定,因为每天都有送上门来的惊喜:有临时送来的腌菜、鱼干,还有自己种的蔬菜,所以,负责炒菜的也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菜,甚至到8点了,还有人直接送菜到施粥点上。
不一会儿,几个老人陆陆续续地到齐了。到了7点半,大家将粥、小菜、碗筷、桌椅搬上两辆三轮车,拉到施粥摊——500米外的华盖广场。
7时40分,8个老婆婆都忙碌开来,把粥和菜都盛好。不锈钢的碗都消毒过,并且有塑料袋套着,菜是自助的,想吃哪个自己选。
8时,是每天供应热粥小菜的固定时间。这时,上百个前来吃粥的人早已排了很长的队伍,从大棚里一直排到了大榕树底下。
一碗粥可以让人很温暖
每一个拿到粥的人,或坐在棚子里的小圆桌前,或蹲在大榕树下。看到他们端着冒着热气的粥,蹲坐在四周吃的时候,没有谁会不被感动的。
33岁的郭洪涛是河南淮阳人,他说,自己这么年轻,来吃这碗粥实在是很丢脸,但是身上的钱花完了,厂里要等到今天5日才发工资,下午去厂里拿了工资,就回家去。
这个从15岁就到深圳打工的小伙子说,自己学了一些做手机软件的技术,今年听老乡说这里更有发展空间就来了,可是到了温州人生地不熟的,找不到这样的厂家,三个月下来,既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又没有用武之地,他只能回家去想办法。他说在他没钱吃饭的时候,这碗粥让他心里很温暖。
“今天我来吃这碗粥,我就是要让自己永远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每个人都有落魄的时候,都会碰到难处,只要我记住温州的老人们都这么能干,这么有爱心,我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再来。”钱光宇一边感谢老人做的好事一边表达自己的志向。
从安徽来温州7年的钱光宇,在温州开了一家理发店,当了一个小老板,他的生意曾经很红火,没想到妻子卷款离去失踪至今半年,只能关门。说起吃粥,他苦笑说,前两年,他用话训店里的雇员:不好好干,今后只能到红日亭去吃粥。没想到来这里吃粥的竟然会是自己。不过,在离开温州到别的地方去闯业之前,他来吃这碗粥,可以说是“吃粥明志”。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个多小时里来吃粥的,竟有四百多人。老人们说到了周日人就更多,会有六百多。来喝粥的人群中每天都会有新面孔,比如郭洪涛和钱光宇这样一时落魄的外地年轻人,但80%的人是经常出现的,还有一些是为了捐钱而特地赶来喝粥的。
不管是谁,在粥摊面前一律平等,没有身份地位之分,没有外地人和本地人之分,都可以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喝粥……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有回收废品的、拣垃圾的、装修工人、乞丐、流浪者、寺庙的僧人等,附近的一些居民也会到这里喝粥。碰到一些盲人,老人们会装好粥和菜,送到盲人的手里。
经过两个小时的忙碌,施粥摊结束后,陈松垚他们要先回去睡一下。
接下来,摊点就成了老人们听温州鼓词的活动场所,一台播放机播放着民间曲艺,粥棚里外或坐或站的有好几十个晒太阳的老人。到下午4时左右,每天都是笑呵呵的陈建光骑来三轮车,把电视机、凳子等物品,运回位于红日亭对面的九州小区的仓库。
收拾好红日亭的东西,傍晚5时,陈建光和陈松垚老人,就要准备开始煮第二天的粥了。
与金融危机无关
“现在来吃粥的人为什么这么多?是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让在温州打工的民工找不到活干,吃不上饭了?”12月5日下午,慕名来红日亭采访的日本读卖新闻社上海支局的两位日本记者,向朱永麟老伯提出了这些问题。
“不是的,施粥与金融危机没有关系。我们施粥不是从今年开始的,从四年前就开始了。”朱老伯当场就否定了。
“其实施粥在温州很常见,也并非从今天才开始。”“红日亭施粥摊”的发起人之一、今年82岁的朱永麟说,他们的粥摊实际上是一个有40多年的历史的“伏茶”点。
在温州,每个凉亭里或者热闹点的地方,三伏天都有老人们自发地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2006年8月底,在“红日亭”送“伏茶”的老人们做完了“伏茶”,朱永麟和另外两个老人——72岁的张明新和80岁的叶宝春——聊天的时候,说到很多外地人,特别是在街上拣废品卖或者讨饭的一些人,不能吃到一餐正常干净的饭菜,大家商量着是不是可以煮点粥给这些人喝喝。
可办施粥摊需要的资金多得多。朱永麟和叶宝春、张明新等人各自掏了1000元,把施粥摊办了起来。3800元买锅买炉,再加上锅碗瓢盆,大概4000-5000元钱的样子,都是他们从自己的养老钱里省出来的。
那年9月25日,开始送粥。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