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徘徊期,“计划”与“市场”之争,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何去何从。而上海《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大胆吹响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这“四论”被视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先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入而立之年,作为“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撰稿人,当年《解放日报》副总编周瑞金在上海追忆往事。这位如今深居简出的老报人始终坚持:“改革不可动摇”。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
199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徘徊期,“计划”与“市场”之争,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何去何从。而上海《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大胆吹响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这“四论”被视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先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入而立之年,作为“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撰稿人,当年《解放日报》副总编周瑞金在上海追忆往事。这位如今深居简出的老报人始终坚持:“改革不可动摇”。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日电 题:“皇甫平”:“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中新社记者 许晓青 孙宇挺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二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徘徊期,“计划”与“市场”之争,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何去何从。恰在此时,“皇甫平”大胆吹响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这“四论”被视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先声”。
二00八年,中国改革走入而立之年,作为“皇甫平”系列评论的主要组织者、撰稿人,当年《解放日报》副总编周瑞金在上海向中新社记者追忆往事。这位如今深居简出的老报人始终坚持:“改革不可动摇”。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生于一九三九年的周瑞金,今年已近七旬。在上海西南一处幽静的社区里,他端起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有一份“悠然见南山”的心情。
复旦大学新闻专业五年,《解放日报》三十一年,《人民日报》十一年,自学生时代到著书立说,周瑞金的新闻生涯,恰巧见证了共和国的近六十年历史。与其他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他经历过“反右”、“大跃进”、“文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组织撰写“皇甫平”系列评论时,也曾一度遭到抨击。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这句曾经出现在“皇甫平”系列评论中的经典话语,而今仍旧被周瑞金不止一次提及。他坦言,这是当年朱镕基在上海工作时的一句话,放在一九九一年的评论中,显得很恰当,而中国改革进入二00八年,依然有值得借鉴之处。
与周瑞金谈起皇甫平的改革“四论”,绕不开的是“新闻”两字。借用皇甫平当年的评论作比喻,“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十二年一个轮回’”,周瑞金恰恰见证了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的一轮思想解放。
周认为,新闻领域的点滴小事,或许就是改革萌芽的“发声筒”。他说,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报纸掀起舆论监督风暴,席卷了党内不正之风,影响强烈。
在浓烈的新闻改革气氛下,一九八六年八月,周瑞金拍板决定在《解放日报》一期漫画专刊上刊登两幅领袖漫画。画中,邓小平打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桥牌”,胡耀邦指挥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歌,引起强烈反响。一九八九年一月,周瑞金又拍板决定把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的新闻放在《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又引起议论。周瑞金感慨道,“思想解放、新闻改革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走过来的”。
“皇甫平”是这样诞生的
十七年前,中国农历辛未羊年的大年初一,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登上《解放日报》头版。对于皇甫平这个名字,不少读者、论家都把它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的谐音。但作为“皇甫平”核心人物的周瑞金,而今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周瑞金说,“皇”按照温州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而“甫”字也不念“浦”,而读作“辅”。选“甫”字,是取“辅佐”之意,即奉人民之命,辅佐、宣传邓小平思想。这就是“皇甫平”笔名的深层含义。
他告诉记者,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报纸在《新世说》栏目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以贺新春。
据周瑞金回忆,这一年的一月末,邓小平按惯例来上海过春节,与以往来上海过春节不同的是,这次他频频外出视察企业,并听取开放开发浦东的汇报,同时表达了许多改革开放的新看法。周瑞金说,自己有幸从市委领导那里看到了小平同志的谈话整理稿,得风气之先,深感重要。
于是,周瑞金在小年夜,找来了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副主任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一同商量,由周瑞金出思路,分头执笔撰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实践、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思想的系列评论文章。于是,《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等皇甫平的“四论”诞生了。
时隔十七年,再读皇甫平的改革“四论”,周瑞金认为,四篇评论各有侧重,存在“为改革解忧”的层层递进关系。
周瑞金坦言,“四论”中的后二论也颇具深意。第三篇《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谈到的是“开放的意识”,针对的是“姓社姓资”的诘难,这触及了当时最敏感、最困扰人们思想的核心问题;而第四篇《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直截了当谈到了人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选任的问题。周瑞金对记者说,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中国改革开放一个个沉重的话题。
在与中新社记者的言谈之间,周瑞金毫不掩饰对于撰写评论文章的喜好。他以简练而颇具个性的话语直陈,“职务可以到龄,责任没有年龄限制;官可以不当,文章不可不写”。
作为一位老报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为“皇甫平”的撰稿人,周瑞金依然时刻关注着中国改革的进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