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单晓英
为了身体更健康,人们都坚持着一些“道听途说”的习惯。殊不知,这些小习惯和做法却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无数健康隐患。
【饮食篇】
你习惯每天喝水>8杯
真相:体内系统失衡,维生素流失
你认为,每天喝8杯水(2OOOmL)有益健康?但事实是,喝太多水也会给身体带来麻烦。一个人水喝得太多,极容易使体内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也更容易流失。那么,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量才算是适当的呢?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每天的确需要补充2000mL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mL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保健方法。
纠正:扣除由食物中摄取的1000mL~ 1200mL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mL~ 1200mL的水,平均上午两杯、下午两杯,也就足够了。
你习惯饭后一杯茶
真相:让你的肠道变成“垃圾站”
饭后饮茶将冲淡胃液,不但影响消化吸收,对消灭食物中的病菌也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吃过肉类食品后立即饮茶的做法,会使得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延长身体垃圾在肠道内的时间,使得毒素被身体反吸收。
纠正:饭后至少1h再喝茶。
你习惯上顿饭吃多了,下顿就免了
真相:让你肥成猪头
你以为你这种做法很高明么?其实身体比你高明多了,不仅你吃多少它能容纳多少,它还会在你不吃的情况下,自动降低身体的消耗量,把能量储存起来。反而不规律的饮食方式,会扰乱身体的正常消化规律,导致肥胖。
纠正:每顿饭都保持七分饱。
你习惯喝牛奶补钙
真相:多喝反而缺钙
这个说法听起来像个歪理,连孩子都知道牛奶是健康饮品,富含蛋白质,可以补钙。为什么多喝牛奶反而增加缺钙的机会,导致骨质疏松呢?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过多容易导致钙质流失,骨质反而会更加脆弱。
纠正:一天1~2杯牛奶就可以满足一天所需的钙质。
【生活篇】
你习惯感冒后多喝水
真相:减慢感冒的康复速度
喝过多的水,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反而减慢感冒的康复速度。此外,感冒和发烧时也不宜大量进食,因为饥饿感可以令身体产生大量对抗急性细菌的物质,加快康复速度。
纠正:想感冒好得快最好少食多餐,或者用一杯温水冲泡1片1000mg的水溶性维生素C片,增强抵抗力。
你习惯做马桶上的书呆子
真相:便秘、痔疮癌
有调查曾显示,1/2以上的人喜欢在上卫生间的时候看杂志或者研究资料,有的男性还常常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看,卫生间俨然成了“临时图书馆”。
入厕看书会使排便意识受到抑制,不仅会引发便秘,久而久之还会增加患上痔疮癌的危险。如果你的家人正好喜欢这样,那么你就要不厌其烦地去“打扰”他,每隔5min就去敲敲卫生间的门,并提醒他不要“霸占”卫生间。
纠正:把书换成音乐,这会让你更“顺畅”。
你习惯熬夜后尽情补觉
真相:毫无益处
熬夜之后,最期待可以彻底睡个安稳的长觉。但事实上,就算睡得再多也没有益处。一个人的睡眠时间是由生物钟决定的,如果不在需要的睡眠时间内,其他时间再怎样补眠也是无用。并且就算在床上睡满12h,也补不回来昨晚熬夜的4h。
纠正:如果前一晚熬夜,第二天不需要日间长时间补眠,反而应该继续日常活动,这样晚间自然会沉睡,睡眠质量更好,能得到充分休息。
你习惯睡在他的怀抱里
真相:越睡越累
你已经习惯在他的臂弯或怀抱里睡觉?
相拥而眠无疑是最浪漫的方式,但是,这样做会降低呼吸质量,导致睡不沉而且多梦,产生越睡越疲累的感觉,容易影响健康。
纠正:为了健康着想,最好背对背入睡,爱是需要呼吸的距离的。
你习惯做周末宅女族
真相:伤你的脊椎没商量
为了弥补一周都没有睡够的懒觉,周末的你是不是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最好是吃完了接着就睡,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打游戏。虽然休息可令受伤的肌肉自行修复,但请别总赖在床上,卧床休息超过两天亦会导致背部问题增多,令肌肉和骨骼衰弱。
纠正:建议你坚持每天花3mln进行“上跳”运动,美国《医学权威报告》曾登载过一则医学研究:每天上跳5~50次,脊椎骨的含钙量半年内可增加13%。
【运动篇】
你习惯饭后走走
真相:破坏营养吸收
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有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等病症的人,饭后散步多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纠正:饭后应该静丄坐或平躺休息30min,等胃内食物初步吸收后再行运动。饭后散步一定要等到饭后1h再进行。
你习惯拼命练习腹部运动减掉小肚腩
真相:毫无效果
每天把仰卧起坐做到大汗淋漓,效果未必好。能量消耗的概念是整体的而非局部,比如运动减肥时,虽然脸部没有进行任何锻炼,但它却会瘦下来。过度的腹部锻炼容易导致肌肉疲劳,且易造成该部位损伤。
纠正:想要减肚脯,除了腹部运动,还需要坚持做全身的有氧运动,并配合一个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
(摘自《科学之友》)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彦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