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从飘一代、F40到熟年
当你老了
当飘一代的翅膀不再飞翔,当F40进入5字头,这一代人也正依次进入“熟年”期:白发一族的“白金时期”。
文/朱坤
10年前大约此时,《新周刊》的封面专题是《飘一代》;6年前大约此时,《新周刊》对准的是F40这一群体。而今,《新周刊》要说的是:当你老了,当我们都老了。
当飘一代的翅膀不再飞翔,当F40进入5字头,当你还未老,头未白,睡意还未昏沉,他们正进入自己的“熟年期”:不是熟男熟女,那有太浓的性意味;也不是暮年期,那是绝望的替代词。传统的年龄分层包括婴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及老年,“熟年期”是中年及老年期的分界,国外指50—64岁,中心是退休点。国内退休种类繁多,有内退、提前退、被退、半退、名不退实退,所以年龄范围应更宽广。
这样的年纪,在演艺圈与运动场,那是老古董;在学界,那是师长;在商界,那是前辈;在政坛,还是生力军。想象这样一群人:生于建国后,长于“文革”中,启蒙于上世纪80年代,解放于90年代,高潮于新世纪。从飘一代、F40到“熟年”,这是整整一代人的心灵史:刚过去10年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顶点。如今即便依然位高权重,依旧夜夜笙歌,他们自己也得承认,已不复年轻,却又不服老。为什么要飘?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向往轻盈、不持有和无意义的生活。为什么到了40岁才能享受如花岁月,因为从未有过青春期。所以即使濒临老年,他们的熟年岁月也分外漫长。
熟是一种趋势:全世界都在变老
身为“美国梦”最佳实现者的婴儿潮一代也老了,生于战后1946—1964年间的他们今年正好进入46—64岁区间。在美国,男女法定退休年龄都是65岁,但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岁。他们很不幸:刚刚步入退休年龄就遭遇金融海啸,养老金普遍折损一半。关于社会福利的争抢已经开始,有人说,这是另一场“银色海啸”。
至于欧洲,什么都不缺只缺孩子。根据欧盟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报告,到2050年,全欧洲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可能上升到25%—33%,较2000年翻一番,每三四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长者。英国百安居不得不招募一些老年学徒,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龄最大者,高达95岁。
发明“熟年”词汇的是日本人。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里为自己这一代人更名,他们不再是“白发一族”,而是“白金一代”,他们的座右铭是: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我欣赏,优雅洒脱有点“坏”!自命为“白金一代”代言人的他今年77岁,风流不减当年。
台湾人詹宏志在目睹了日本市场上针对“熟年消费者”的大量广告后,在2003年推出了台湾首份针对50—64岁“熟年”消费者的研究报告。在《熟年风华》一书里,他写道,台湾与日本“熟年”人群有相似之处:都成功而自信、经济有实力、保守而倾向传统、向往优雅的生活。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没有日本人那样出手大方。
至于中国大陆的“熟年”人群,他们当下面临的境遇是:不如美国人福利好,没有欧洲人爱学习,富裕程度不如日本人,传统教育不如台湾人。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生长在一个神奇的国度,目睹最匪夷所思的变革。只要未来20年不发生大天灾、大人祸、大萧条,他们会享受一个前所未有的“熟年期”。
熟是一种能力:解放自己才能解放他人
也难怪,18岁读大学,22岁才毕业,23岁工作,28岁升职,30岁成家、买第一套房子,35岁生孩子、卖第二套房子,一路匆匆忙忙满满当当,也只有50—64岁期间可以稍息一下。26岁才算成年(kidult),35岁结婚也不算晚,45岁还能剖腹产,一切都在拖延,“熟年”只是一环。Botox可以让你没有皱纹,类固醇可以让你强壮,减肥药可以让你回复体形,伟哥可以让你青春永驻,还有什么是青春独有而“熟年”稀缺的?
除了容颜不再、体力下降外,对老年生活的另一大担忧是脑力衰退。但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吉恩•柯翰(Gene D. Cohen)已用自己的研究从科学上反驳了大脑会随着年龄衰退的旧观念。他访问了3000人,运用了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发展智商”(Developmental Intelligence)的新概念:这是一个包括了IQ、EQ和SQ(社会智商)的综合体,并不随年岁增大而下降。健康老年人的大脑不仅不比年轻人差,而且更胜一筹!
在柯翰博士看来,熟年是人必须经过的心理阶段,它包括中年重评估(40岁开始)、解放(60—70岁)、总结(70—85岁)和安可(85岁以上)四重阶段。在见证了日本人的“熟年革命”和台湾人的“熟年风华”后,中国大陆老人最需要的是“熟年”解放,以前更多是经济不解放,现在更多是思想不解放。
退休丈夫为什么那么讨厌?“熟年离婚”在日本时常发生,儿女都已成年,老妻也能获得退休老公养老金的一半,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而根据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的报告《离婚对女性权益和地位影响的经验研究》,多数“熟年离婚”,都由女性首先提出诉讼。
如泰戈尔所说,死的印记赋予生命的钱币价值,使人能用生命去购买到真正的实物。本来,在经历人生起伏后,他们比后辈拥有更多经验,左右半脑的运用也趋于圆熟,也更能坦然面对人生诸多缺憾与不如意。
熟是一种精神:老了能干什么?
老并不可怕,未富先老、老来寂寞、老而弥纯才可怕。因为攒够了养老金,因为房贷都已还清,因为孩子都已长大,因为受过苦受过饥,才知道平稳是福。相对于年轻得多的后生仔,他们有更多选择与自由:
可以选择工作或不工作,即使退了休。他们没有后辈普遍对工作的厌恶感,他们大多珍惜或热爱原有的工作,将之视为生命的一种需要。有极端的,工作就是一切,同事就是朋友,他们退了休会得忧郁症。
可以选择是否与儿女住在一起。儿女显然不是用以养老的工具,他们也大多不愿做被啃老的对象。在负担了应负的责任后,是时候离开了。
可以选择持有还是租房。如果卖了房能换取80年租金,何苦在这套不足70年产权的公寓里一直住下去?聪明的老人,会将房子租出或卖掉,用以支付环游世界和满足乐趣的资金。可以选择逃离大城市,逃离市中心。快节奏生活、空气污染与高房价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何况老人。
可以在衣食与乐趣间选择后者,可以在责任与冲动间选择后者,你已老,对社会、家庭与他人的责任已经承担完毕,是时候对自己负责了。
可以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定期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写好遗嘱,买好保险,生病了找医生,发生意外了找保险公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找子女的麻烦。
可以选择离还是不离,单身还是凑合着,继续孤家寡人还是回到老婆身边去。可以更坦然地面对感情与婚姻难题,可以更不畏世俗地活着:可以和心爱的女人同居,可以出柜,可以追求比自己年轻30岁的对象,可以坦然承认自己行还是不行。可以不为力比多活下去,可以只为性欲维持一段关系,可以一树梨花压海棠,也可以一支红杏出墙来。
熟是一种未来:年龄也是一种战争
老人象征过去,孩子象征未来。6年前,当时44岁的学者汪丁丁开始考虑自己的衰老与孩子的未来。他担忧的是自己这一代——一群“疯”儿童长大成人,不知道教育出来的孩子是“疯”,还是正常。“我们是动荡的产物,也是动荡的原因,或者‘我们就是动荡’,孩子属于未来。我们看不见‘未来’。看不见未来的人可以有未来吗?”
假设社会越来越富,也越来越老,“老年红利”取代“人口红利”,“银发族”成为消费主力军,老人越来越解放,青年人越来越宅,其未来会怎样?这代人的“熟年解放”是建立在自己年轻含辛茹苦、努力拼搏的基础之上,老来潇洒才有价值。
怕就怕“熟年”人群依照年龄占据的巨大优势,占用了最紧俏的资源、最大的财富、最高的权力和最好的姑娘,有媒体提出“年龄战争”的概念,来描述老人与年轻人在社会再分配、工作机会、商业等方面的竞争。当社会资源越来越稀薄,如果70岁老人都要争着去做学徒,那年轻人还有什么活路?最近香港的反高铁运动,80后为什么冲在最前端,无非资源被占尽而已。
作为老龄化社会的先驱,日本人对老龄化之痛体验最深。已故导演深作欣二执导的《大逃杀》(Battle Royale)讲的就是未来老年人与年轻人互不信任,为争夺资源而不得不互相残杀。日本作家筒井康隆小说《银龄的末日》描述了一种更令人恐惧的未来:未来日本政府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出台了骇人听闻的《老人相互处死制度》,在全国90个地区设立了70岁以上老人相互残杀的“特区”。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内,每个“特区”只有一名老人能够生存下来安享天年。
小说开头,77岁的主人公宇谷九一郎用手枪打爆多年来一同下围棋好友的脑袋,开始了争夺生存权的第一枪。理想的社会当然是人人有工开,人人有事做。年轻努力挣钱,老来潇洒花钱。衷心希望《银龄的末日》那一幕千万不要发生。
老不是衰败,而是人生的进阶
文/胡赳赳
F40谱就人生上半场的“真心英雄”,也将迎来人生下半场的“传奇”。激进、诗意、姿态感的F40不拒老,不畏老,变身“肯老族”:“当你老了,离天使更近。”
是人都会老的,F40也不例外。
F40怕老吗?怕。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年龄曲线上移,而身体曲线却在下移。有一个F40对朋友说,他用“老醋泡花生”治好了父亲的高血压,于是在饭局上给自己也来了一份。
F40肯老吗?肯。奉信“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爱是love,爱是老”。看风景,超过50个年轮的树都能引发敬意;看电视,成熟饱满的U2乐队较青春时期魅力更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不是衰败,而是人生的进阶。
不是F40的花期长,而是F40的心态就是“老来俏”,“非我族类”的F40仍在享受人生。
心态录: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F40出门三件事:谈事、交际、娱乐。F40闭门三件事:养生、顾家、怡情。F40只谈事不做事,从事务中逸出,交际娱乐则与谈事三位一体。一位中年男人说:“我的人生已到逍遥游的境界。”国学大师任继愈曾在晚年将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写一书帖,亦有自比自励之意。
面对老年,殊途同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的意气之话说过N茬了,但说过就说过,少有人真去衔枝结巢,构筑晚景栖居之地,更不用提“兄弟们几个一起去结庐而隐”的酒话。倒是徐静蕾看得通透,有一警言“晚年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流传于世。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这可能是F40的集体心声。靠国家?错!国家还得靠我们。靠社保?错!窟窿还得我们填。靠单位?错!单位的人头饭没有生活质量。
当80后还在“奋斗”、“蜗居”,以及像《杜拉拉升职记》那样发展事业和地下恋情时,F40看得分明,但不动声色。有位人力资源专家在大学讲案例时问:你手下有个员工很糟糕,想让他走怎么办?正确答案是:向别的部门或别的公司夸他,直到他被当作宝挖走。不能说世界是残酷的,但世界确是有时候看不懂的——F40除外。
F40需要两大支持系统:家庭和社会。但家庭和社会往往不具有同一性,所以F40也不免人格分裂,在外面是暴君,回来是孝子;或在家是严父,出门是君子。F40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精神之父,是他想要成为的人;一个是身体之父,是他想千万不要成为的人。这是F40在磁悬浮速度的大时代中落下的病根。
经济账:赚满人生下半场
F4说:“我要在30岁之前退休。”三十而富者说:“我要在40岁之前赚够1000万,再换个轻松的职业。”F40说:“我是富爸爸,我要有个女儿。”
除此之外,F40深知,人生排序中,家庭、事业、感情、名利哪个更重要。有人调侃说:“看淡名利、看轻感情、看空事业、看穿家庭,但不看破红尘。”这句话是为F40的悠游写照。
F40也处在人生的“更年期”:既能收手发展“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又能一搏发展“志”事业再上一个台阶。于是,F40自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赚钱的事业卖掉,做不赚钱的学问艺术和文化,这样的人日渐增多;一类是盯着更大更远的目标和更近更强的对手,在职场见鬼杀鬼遇佛灭佛,这样的人也精旺神足。
无论哪一类F40,其共性是人生下半场的经济基础已夯实。一个大学成功教授的标准照是:开凯迪拉克,副驾驶位上坐一个美女助手、子女在海外留学,出入各类高级论坛,上课则以“传道、授业、解闷”为己任。老了怕什么?有杨振宁为楷模。
就像钱锺书的两个书名——《围城》和《写在人生边上》——F40已不再热衷看《围城》,而对《写在人生边上》充满好奇。
赚多少钱才算够?既能上养老下养小,又能铺就通往人生边上的智慧之路?F40笑而不语,学无止境,赚钱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商海无涯且作乐。坏经济、好经济,或者坏世道、好世道,或者坏体制、好体制根本影响不了自己的心情——心不乱,世界会乱吗?
生活家:保尔•柯察金老了之后
F40的生活方式首要标准是“体面”,讲究“体”,自己觉得舒服;还要有“面”,别人觉得舒服。
被保尔•柯察金激励过的一代中国人,都记得他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世界变化快,不如我明白。保尔•柯察金老了以后追求坚贞之爱、献身写作、死于疾病。无怪乎有人说,这年头,保尔•柯察金几乎“存活不下来”。
F40的价值观费尽周折、几经转换,终于回到了自我——这一晃,人生就过去了40度秋凉!好在,所有历史的演进都是生活方式的演进。F40活开了,活出自己来了,望老之年,心力弥坚。更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守望者》:“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当你老了,离天使更近。
白发一族的“白金人生”
文/渡边淳一
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我欣赏,优雅洒脱有点“坏”——讴歌人生最后的辉煌吧,怀着这样的心愿,我想给“白发一族”以及后备军的五十岁朝上的积极乐观的人生,命名为“白金人生”。
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活到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考虑“后五十”的活法问题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日本人都认为,年事已高,就该像个老人的样——太太平平地过日子,深居简出。简单地把年老理解为退缩。
其实不然,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到欧美去旅行,常看到很多年长却时髦、潇洒又快活的老人。日本的老人也不该示弱,应该走出家门,好好地享受自由的时间。
为此,首先必须改掉沿袭至今的对老者的称呼,如老人、银发等等。也许有人不以为然:称呼变了,本质不变。但事情就是这样——称呼一改,心情就不一样了。自己变了,对方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变。
所以,我要大声疾呼:请对经历了漫长人生,岁月的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呼为——“白金一代”!
什么是白金一代的座右铭?我想到了白金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我欣赏,优雅洒脱有点“坏”!这就是生活的起点,我想把它视做座右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以往老人形象的反叛,如果仅仅年老而终,这可是人人都会却又是多么无聊的事啊。与其如此,不如做个与“年龄不符”的人。
正面理解享乐主义
据悉日本国内的个人金融总资产已达1400兆日元。特别是60岁以上白金一代的平均资产超过了2000万日元。相比之下,三四十岁左右的人,贷款负债很多,能自由支配的资金不是很多。
包括退休金拥有可观资产的白金一代,问题在于基本上不会用钱。
干什么呢?不是压床底,就是存进银行,死钱一堆。结果,货币流通缓慢,市场消费冷淡,成为导致日本经济萧条的一个要因。
日本的中老年夫妇外出,基本上不光顾高消费场所。做丈夫的,想的是:反正老夫老妻了,去“家庭型餐厅”就足够了;做妻子的,要是去了稍稍高档的餐厅,看到蔬菜沙拉要价1000日元,立刻拉长脸:家里做便宜多了,还是回家吃吧。
为什么白金一代的生活要如此节俭,穷储蓄呢?
问其缘由——“为了养老啊!”——人人都这么回答。
没错,养老是需要一定钱财的。
但是,为了养老而养老地存钱,不是太空虚了吗?!忽然有一天发现:银子存款不少,身子动弹不了。
白金一代,应该从正面的积极意义去理解:享乐主义、玩乐主义。
一过六十,外华内实。下决心,彻底打扮,彻底享受。自己挣来的钱自己去花费——这种思想上的革命才是白金一代所追求的。
以前,有一位魅力十足的女子叫大屋政子。总是穿着大胆,“年龄不符”的时装令人大跌眼镜。说得难听点,就像大街上发疯买艺的。有意思的是,见怪不怪地看惯了,后来反而看得顺眼,甚至她一上电视我就爱看。
后来不知何故,看见电视里的她比以前穿得朴素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我还在纳闷呢,不久便听说,大屋去世了。
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年龄不符”的时装打扮也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换句话说,要想坚持我行我穿、坚持引人注目,没有相应的体能和毅力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年龄不符”之人总是活得有光彩。
恋爱实现自我革命
只要谁还能恋爱,谁就具备了有变革之可能。
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上一个人,自己也改变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因为追求自己的所爱,使自己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还能实现自我变革,这难道不是一石二鸟的美事嘛!
直说吧,董事长也好,总经理也好,管理干部也好,更应该好好地去恋爱。有了钟情的人,自然会去听取对方的想法,丰富自己看问题的视点,开阔自己想办法的视野——因为,有她的也有自己的,看问题是复眼视线。特别是男性经营者,听取员工的意见理所当然,只是,恋爱对象的意见,更直白、更随意。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创新。
有一次,我带着女朋友外出旅游。进了旅馆的房间,“啊,景色太美了”,“哇,这间房真不错”——我只管欣赏,脱下外套往床上一扔,便去了洗手间。等我回到房间一看,发现我的外套还趴在床上。
咦,要是我以前的女朋友(和她相比,成熟很多)的话,早就把那外套挂到衣架上了。
可是她正忙于整理自己的行李,压根儿就没留意身边还有件外套。
“喂,你也不帮我把外套挂起来?”我刚想小声说她一句,立刻打住,我在想:或许眼前的这位女子,还没习惯替男人挂外套,或许也是做这种事的人……
交情深了的女子,自然会那么做,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实际上,也有不那么做的女子。当认识到这点时,我惊喜,又有了新体验。
从此,我明白:凡是和年轻女子旅游,外套必须自己挂。从那以后,我就自己动手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挂齿,但却是实现自我革命的一个插曲。
这样说来,还是跟知心知肺的妻子一起旅游,压力会少点,心情定会舒服。
果真这样,谢天谢地。但是,和不熟的人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你常会反思“啊,原来这样是行不通呀”。由此会产生新的发现和惊喜——至今为止一直帮我挂外套的那个女子是多么的温柔,感谢之情,油然而生……
接下来,更愿意实现自我革命,更愿意去面对新的挑战。
把这些事都当作趣事去做,这也是不经过恋爱无法知道的魅力。
丧失了好奇心就会老
曾经到一所养老院去作调查采访,那所养老院就积极鼓励那些互相爱慕的男女尽量地生活在一起。
结果,同居之后,两人都气色红润、充满活力,精神很好。
问及缘由,也没什么性行为,只不过睡觉之前,相互抚摸一下,手牵手地睡觉而已。
肌肤相亲的那份安心和温存,治好高血压,康复糖尿病。也有人说能治愈腰痛。
以手抚摸肌肤——“抚疗”,就是治疗手段。
白金一代,要积极提倡“肌肤相亲”——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也最深奥的,不需要任何语言的交流方式。
中老年男人,惯于和熟人交往,和陌生人就不积极主动了。
是因为,丧失了好奇心才老的;还是因为,老了才丧失了好奇心?
总之,越是上了年纪,就越嫌烦、越想回避不熟悉的人和事。
但这样做,只会徒增孤立和寂寞。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与其等对方接近,不如尝试主动积极地和对方进行交流。
一开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要伸出手就可以了。一旦握上手,新的世界也就打开了。
大胆说爱你
某日去京都出差,早晨去餐厅,发现一对对的情侣都在用餐,当然也有熟年情侣。但哪一对是夫妻,一看就知道——默默无语在吃的那对。
难得来京都,随便说点旅游的话也可以,哪怕没话“汪”地叫一声也好……可两人还是在那里默默地吃着。吃完,那个做丈夫的也全然不顾地开始用牙签清扫牙齿,之后,喝口茶“咕噜咕噜”地漱口。完了,两人站了起来——跟在丈夫后面默默离去的妻子的脸上,写满“我对这个男人饱腻透了”的神情……
这,太煞风景了,太过凄凉了。
看看那对年轻的情侣,轻松愉快地欢谈着,偶尔还发出爽朗的笑声。
或许默默无语的熟年夫妇曾经也那样,难道是岁月使他们无语默默了吗。
还有一对,引人注目:男的看上去有把年纪了,却很愉快地谈笑着。很明显,那是婚外恋的一对。
别管是不是婚外恋,瞧着人家开心聊天的样子,至少婚外恋对身体有益,你说是不?
总之,希望熟年夫妇能够多多对话。
没必要再多说啦,咱俩一鼻孔出气——那叫默契。也许这是男人的理论。妻子可不这么想。总之,要多对话。哪怕说些没意思的话。
没话找话,赞美妻子一句:“你今天好漂亮啊!”“又来了,这人有毛病噢。”妻子也许大吃一惊,这只是起初。
说多了,听多了,天底下没有一个女人不会开心的。慢慢地她会从内心发光,年轻精神起来。这正是白金一代所拥有的光芒。
遗憾的是,日本男人要么太内向,要么太认真太呆板,反正不会说“假话”。
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视同仁地倾洒甜美的愉悦的话语。不管她是已上钩的,还没上钩的,还是自愿上钩的……
年老的性能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和外表的衰老,无法回避。但是,仅就性行为而言,年龄增长并不一定会减分。
不,不仅没有减分,反而还能加分呢。
具体地讲,人活到五十、六十、七十岁的时候,体能衰退,勉强不得,这是无需质疑的。于是,很多男人都会这么认为,年老绝对是减分的。于是乎,与女性的交往和接触也变得缓和温柔起来了。
年轻力强的时候,性的要求极端强烈,一味地要求插入、射精的欲望占主导地位。然而对于很多女人来讲并不喜欢这种粗暴的方式。
女人们更希望被温柔地拥抱、接吻和抚摸。对于女人的这种合理愿望,性欲稍稍减退的熟年男人,恰好正中女人下怀。
极端地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哪怕仅有接吻和拥抱,女人就足够了。比起笨手笨脚的插入,只顾自己射精就“到此结束”的行为,女人更陶醉于慢慢的抚摸和喃喃的爱语。单纯性行为之外的温存,更能让女人产生快感和兴奋。
从前,我曾经询问过作家八木义德老先生,那时他已八十多岁了,刚和一位芳龄二十的年轻女孩结婚。
八木老先生豁达开朗,我也不顾是否失礼,直截了当地问道:“八木老,您的性还行吗?”“性交肯定不行啦,但是直至妻子入睡,我都一直握着她的手。” 听了八木的这句话,我很是感动。
当我把这件事讲给女人们听时,“太美了!”“身边只要有一个能紧紧握住我的手的人,就很满足啦。那位老先生的妻子好幸福啊!羡慕死了!”女人们异口同声。
男人是鲑鱼,女人是鳟鱼
男人一时冲动愤然离家出走,仍然会回来的。可以说是回归本能,总之,回家的概率很高。即使气宇轩昂地仰头出门,一旦在外面混得不好、碰钉子了,即刻耷拉着脑袋可怜兮兮地回到了妻子身边。
男人恋旧巢,就像游回出生地的鲑鱼,回归率很高,所以男人是“鲑鱼”。
但是女性离家出走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离家之前可能会左思右想地烦恼,一旦离开,绝不回头。从此意义上讲,女人更像是游向大海一去不返的鳟鱼。这是男女间的决定性差别。
前有菊池宽的小说《父亲回家》,但后无《母亲回家》的题材。如果妻子离家出走也回来,那倒也新奇独特,但是谁都不可能真实地描写。
同是浪漫,男人是对过去的眷恋,女人是对未来的爱恋。
可以看出,男人的天性,是温和、天真、大体上不果断的。总是天真地认为:只要留有余地地婚外恋一下或是离家出走,总还是能回家的。
当然也鲜有毅然决然离家而去的,那只是除妻子之外已另有归宿罢了。
胆敢毫无归宿毅然决然地离家而去的男人,还没生出来。
总结起来,女人的天性就是一刀两断,而男人则是不会。这是鲑鱼和鳟鱼的基本区别,也是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区别。
中老年,特别是熟年一代的男女关系、夫妻关系,如果不彻底了解男女间根本区别,很容易犯大错。
“分手吧。”等到妻子说出口已于事无补了。不如好好地抓紧与妻子的日常交流,充分地理解妻子的心思。
熟年夫妇的悲剧,尽是那些男人自以为是的浪漫和矫情引起的。
(辑/谭山山 辑自《熟年革命》)
台湾的“熟年”世代研究,熟年如何风华?
文:林智惟 林婉容
台湾生育率逐年下降之下,人口结构逐渐老化,自1993年进入老年社会,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自2000年的20.67%成长至2002年的22.27%,约为502万人,其中50—60岁人口约占300万人。
什么是熟年?
在本次研究中,将1940年到1954年出生,也就是目前50—64岁(此调查完成于2003年)的这群人,称为“熟年世代”。
50—64岁这熟年世代,整体而言是一群节俭、消费注重实用功能、不盲目追随流行、不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对流行资讯吸收程度低且偏离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人。
他们思维习惯较传统,笃守性别分工观念及传统礼教规则,重视家庭关系与婚姻生活,热衷参与社群生活,对“自我空间”渴求度低,但对社交生活也并不积极活跃,不太重视休闲生活的安排。熟年世代对自我能力深具信心,虽然他们认知到活力日渐衰退,但不会特别去加强运动或节制饮食,或者将忧虑转化为行动,而积极养生。
在商品消费行为方面,熟年世代相较其他世代,持有信用卡比例最低。但平均每月刷卡金额部分,并不与其他年龄层的世代相差太多。在休闲活动与嗜好上,他们较其他年龄层更热衷于泡茶;对于上网或玩电脑等科技生活,则较不具明显兴趣。
熟年分类
本书为熟年世代找出的核心特质,计有“流行”、“品味”、“现代”、“感性冲动”、“热心公益”、“宗教信仰”、“无自信”、“低生活控制力”、“传统思维”、“没活力”、“重视保健”等11项,再将此11项核心特质,通过研究统计方法加以分群,将E-ICP2003年调查222位50—64岁受访者,分出“现代活跃”、“品味自信”、“淡泊知命”、“传统严谨”四个生活形态族群,也描绘出熟年世代中不同族群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与生活样态。
我们分别就这四种类型采访了八名知名人士,企图由他们的成长与生活,深入地刻画出熟年世代清晰、完整的轮廓。其中包括:
现代活跃: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董氏基金会终身义工陈淑丽
品味自信:伟太广告董事长孙大伟、名作家曹又方
淡泊知命:影星张美瑶、金马奖最佳摄影得主廖本榕
传统严谨:名作家廖辉英、中视气象主播任立渝
四种类型的相同处
消费原则习惯
50岁到64岁这个世代具有“节俭本色”,重视“实用功能”,而且由于过去经济贫乏的体验,让这一世代的人对金钱的掌控较其他年龄层更为严谨保守。
对黑幼龙来说,童年很穷苦,能够拥有就很好了,直到现在,买东西、用东西,他都以实用为主,并不喜欢名牌;至于廖本榕,很少出现大笔消费的情形,从他拿到台湾第一张联合信用卡至今,刷卡额度很少超过二千元,也从不给家人附卡。
自我导向程度
熟年世代的自我导向程度是所有年龄层中最低的,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得相当顺从听话,反映出来的深层意义就是对自我欲求导向的薄弱,他们按照社会投射的行为规范作为擘划生命蓝图的依据,养家活口的责任感往往凌驾于自我享乐之上。
影星出身的张美瑶,其实一直觉得自己不适合走演艺圈,但对她来说,这却是当时最好的工作机会,可以有较多的收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媒体使用状况
50岁到64岁这一代人属于文字思考的世代,1970年左右,电视才开始普及,因此从小看书报长大的熟年世代,都比较习惯于文字思考。不同类型的受访者,如现代活跃的黑幼龙、品味自信的孙大伟、淡泊知命的张美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他们阅读《读者文摘》的故事和体验。
科技生活型态
熟年世代中41.9%是科技淡漠族。26.1%是科技观望族,前者不是科技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后者则对科技产品没有高度需求。
担任气象预报的任立渝、从事电影摄影工作的廖本榕和作家廖辉英,因为工作的缘故很早就开始使用电脑。此外,张美瑶、陈淑丽、孙大伟、曹又方、黑幼龙,也都不排斥使用电脑,会学学上网、使用电子邮件,但比较没有工作上的迫切需要。
教育态度
熟年世代在威权时代受教育长大,而现在则活在完全自由的年代,他们的人格特质在小时候成长过程就已经发展完成、定型,思想上较为威权,在行为个性上较为顺从。然而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却出乎意外的顺应时代发展。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父母用较威权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可是他们都选择以更开明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张美瑶是在打骂教育下长大的,但是她觉得时代不一样了,因此对待两个女儿,都是讲大原则,然后让她们自己选择;黑幼龙的父亲非常严格,也会打骂小孩,是标准的严父,他觉得这样的经验不是很好,所以决定用沟通的方式、咨询顾问的角色,陪伴孩子成长。
生活环境需求
熟年世代小时候生活在农业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很田园的生活,农业的田园生活景象,是这群人的共同记忆。
在南投长大的张美瑶,比较喜欢乡下的生活;廖本榕家住天母,家后面就有一座小山,他会去爬爬山,走一走;孙大伟小时候打鸟、钓鱼,长大后赏鸟、养鱼,一直不能忘情花草树木,还想过开一间蕨类的店,也曾是台东的森林解说员。
四种类型的相异处
宗教生活与民俗习惯
现代活跃族对宗教生活与民俗的依附度最高,品味自信族对宗教生活与民俗的依附度最低,淡泊知命族对于鬼神之说和宗教仪式表现最为不信任最为冷淡。
陈淑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一个宗教信仰,可是那不是用来影响别人的,而是在内心中增加了一份戒律,在软弱的时候,内心有了依靠。” 陈淑丽在担任义工时接触了慈济,后来就信仰了佛教。
抑郁、不确定感
品味自信族对自我风格表现、能力、健康显得自信十足,淡泊知命族对自己的风格表现、能力与健康状况最没有自信心。
淡泊知命的张美瑶,做每一件事都很用心,淡出演艺圈30年后复出拍的第一部戏,就入围金钟奖最佳女主角,然而她对自己并不是很有自信。孙大伟却总是向体制、规则、制度与极限挑战,也认为跟随别人的脚步,往往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他比较相信自己。他有收藏限量钢笔的嗜好,和其他收藏者不同的是,每一支笔买回来都要写过瘾后才洗干净收起来,他不在乎增值的问题,而是喜欢享受每一次独特的经验。
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
现代活跃族有着最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运动、注重膳食均衡营养。传统严谨族对饮食的美味重视程度远大于对健康营养的需求。
现代活跃类型的陈淑丽吃素食已经有15年的时间,在家自己做菜尽量简单,五谷杂粮或蔬菜汤就是最营养的料理。同属于现代活跃一族的黑幼龙,60岁开始建立固定的运动习惯,现在运动已经是他很喜欢、很享受的项目,即使到国外教学,每天仍维持运动的习惯。
积极规划的人生态度
现代活跃族与品味自信族对人生抱持着积极规划的态度,传统严谨族对人生采取随遇而安的闲逸态度,不会积极去争取晋升机会,做起事来十分任劳任怨。
现代活跃的黑幼龙目前最享盛名的是他成功地引进美国卡内基训练,在台湾将卡内基训练办得有声有色,还扩展到大中华地区,而他当年是以47岁“高龄”放弃宏基电脑公司行销与业务副总经理的高薪和高职,创立台湾卡内基训练。同为现代活跃的陈淑丽,在当了义工之后,对生命有了更踏实的感受,整个人变得积极起来。
自我导向程度
品味自信族自我导向程度最高,自己活得快乐最重要,或许对他们而言,工作的核心意义在于自我实现、展现个人风格品味。传统严谨族是线性的人生规划,该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有小孩,皆按部就班进行着。
曹又方品味又自信的人生可说是十分符合调查的发现:活得快乐最重要。即使罹患癌症,她也不怨天尤人、呼天抢地,还为自己办了一场温馨的“生前告别式”。在做完第二次化疗时,她就答应陈鸿的邀约,上阳明山看绯寒樱。她生活的方式如同她在著作中强调的:“把每天当作人生的第一天,把每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因为不能忽视死亡,所以更加用心地活下去。”
休闲生活渴望度
品味自信族最肯花钱花心思在休闲活动的安排规划上。绝大部分的淡泊知命族假期偏好留在家里休息,不过对于花钱享受一事并不会显得太过吝啬。
品味自信的曹又方自称“贪玩”,并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过去她在出版社工作时,即使公务繁忙,每年仍出国十次以上。另一个品味自信的代表孙大伟,也是超级爱玩的老男人,喜欢到处旅游、泡温泉,曾经在半夜开车带全家到东北角海岸守候流星雨,隔天直接送小孩进学校。
专家、威权服从度
现代活跃族对专家、威权服从度相对偏高,他们乐于相信专家或权威人士的意见;品味自信族对专家、威权服从度最低,是群有自信、坚持自我主张的品味人士。
品味自信族的孙大伟,连生病了,都还不愿意放弃对专家权威的挑战。他因为心肌梗塞开刀,手术后医生嘱咐每天只能喝150C.C.的红酒,但他也会想,如果哪一天心情不错,就喝个200C.C.看看,如果没有出问题,就要向500 C.C.挑战。同为品味自信的曹又方,在癌症治疗期间决定多管齐下,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自己尝试汉方、生机饮食与气功等疗法,她认为:“一味听医生话的乖宝宝,未必是好病人。”
熟年的17种可能性
文:金雯
对于年老的恐惧,并非来自衰老或者死亡本身,而是对于年老的预期:内心与外在一样孱弱。从父辈身上,我们看到老年的强烈的无力感,他们总是哀怨地看着子女:“你不该把我丢下。”年轻时我们反叛父辈,年老后,我们希望不要成为他们的翻版。如果要死磕,就坚持到底吧。不放弃尝试更多的可能性,继续旅行、闹事、折腾、越轨……其实,我们不必在变老前就死去。
攒钱和储地
从现在开始存养老金。但是专家说,2027年在一线城市退休,1000万都不够用,如果预期自己存不了那么多钱,还是逍遥花钱吧。另一种可能是,在Google地图上物色一个旮旯,去到那里,跟村干部搞好关系,说服他租个荒山给你,十年成林之后,这里就是你的隐居地。那时候,“十三五”规划在收尾,热火朝天的中国有一大半地方成了城市。
读博士
50岁之后去瑞士申请读一个神学博士学位。在德语世界中,瑞士是神学家的摇篮,特别推荐成立于1459年的巴塞尔大学,它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巴塞尔市有30多个博物馆,是瑞士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地。湖光山色中点缀文艺气息,适合熟年人士潜心研究神学,思考诸如实存主义神学等艰深问题,唯一的困难是必须学习德语。
养孩子
生一个孩子,并把他教育成孝子。并不能指望养儿防老,只是面对衰老和死亡,亲情是很好的慰藉。
写传记
有些事自己不去记录,就没有人替你想起了。你也不可能像山东的王氏那么幸运,由历史学家史景迁从地方志中发掘出她的人生。未来科学昌明,有时间囊,有人工智能,但是它们只是记录时代,那些只属于你的细微人生经历都将不复存在。写一部自传,哪怕只给自己看,文字比人生长久,它的意义或许会超越我们无意义的人生。
再创业
已经不指望在创业板上市了,也就是消耗一下未尽的激情,分享一下人生的经验——有时熟年人士好为人师的愿望会十分强烈,至少就洗耳恭听的态度而言,下属是不错的对象。创业从零开始,焦虑在所难免,但“焦虑是最好的有氧运动”(伍迪•艾伦语),退休后不用担心体重问题了。
交换人生
法国导演勒孔特有部电影叫《列车上的男人》,讲了一个小镇的退休教师与一个过气劫匪的故事。教师羡慕黑帮的快意人生,劫匪羡慕安定的日常细节。人生是不可从头再来的,但影片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后教师踏上了不归路,浪子留在老宅弹钢琴。按照另一种人生死一次或者活一回,都可称为交换了人生。只要相信“我呢喃的空气中,弥漫着我向往光明的梦想”。
越轨
换一次妻、变一次性、裸奔一次,或者来一场同性之爱,年轻时做这些事情,没人骂你“老不正经”。对男人来说,至少要在Twitter上follow一下苍井空老师,因为很少能有这样公开的机会致敬自己的性启蒙对象。
旅行
如果你还背得动50公斤的装备,而且碰巧对凯鲁亚克或者金斯堡着迷,那么赶紧上路吧。如果觉得穷游已经不适合自己,也可以在丽思饭店喝着香槟发呆。无论怎样都不妨碍旅行中的那些可能性:一场艳遇,一个好的旅伴,一段丰富的见闻。其实只有一种坏的旅行:戴着夕阳红的帽子跟导游漫无目的地赶路。
交友
熟年时,出于功利结交的朋友只有以下两种:可信赖的医生,不是为了将来有人给你精心治病,而是某天,当你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并且痛苦万分的时候,给多一点杜冷丁,让你愉快地告别这个世界;还有就是顶级克隆专家,某天克隆技术成熟,马上通知你,在世界上制造另一个你。前提是你真的很喜欢自己。
玩失踪
伟大的人都喜欢在晚年时玩失踪,比如托尔斯泰。玩一次失踪,让全世界尝一下没有你的滋味;让家人了解,你不再是一个理智的家长,而是一个开始感情用事的老人,对于以后的荒唐事,他们也不必大惊小怪。从此,随性人生的大幕徐徐拉开。
欠债
为了良好的信用记录,为了城乡结合部那个水泥盒子,兢兢业业地对待每月准时到达的账单,人生最美好的时代就这样用来给银行打工了。但是银行居然还用迷你债券等伎俩骗养老金。所以,死后一定要欠银行一笔钱,报复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贪婪的金融业。
找寄托
当你年老时,睡意昏沉,情人离你而去,子女远走高飞,在此之前,一定记得培养对“非人类”的情感,比如养一只乌龟,它肯定比你活得长,到时可送你归西。或者在网上给自己订一个完美的充气娃娃,没有红颜易逝,只有人为磨损。
买墓地
墓地价格与房价一样上涨快速,好墓地价格直逼豪宅,未来行情依然看涨。如果不喜欢跟很多人挤在小格子里,还是尽早买一块墓地吧。其实多买几块也没所谓,权当投资,或可馈赠亲友,绝对是送礼佳品。
闹事
磕磕绊绊活了几十年,作为小民,总是被某些大机构欺负,为了不把怨气带进坟墓,就得采取一些不理智的非常规行动。比如,在机场安检处大闹一场,以发泄长期以来对航班误点、行李丢失、航空公司赖皮的不满。
修炼
喂它水喝,给它洗澡,怕它脏,怕它累,怕它不好看,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伺候肉身。它让我们为五斗米折腰,没有神圣感,缺乏做人的尊严。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饿它三天,看灵魂能不能得到净化。
相信2012
关于2012,或许可以相信玛雅人的言论,它能培养某种虚无感,这种虚无感又有助于消解物欲横流对我们的侵袭,地球都要炸了,人类还是消停点吧。但在此之前,记得给自己准备一个急救包,具体配置参照《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藏在卧间的那个背包。
忏悔
总结人生,记得忏悔。忏悔只对神明,为获得内心安宁,而不是后悔过了如此惨淡的人生。如果曾经强悍,请到死都保持这种倔强。
太阳城,一个老年天堂
文:胡斐
“你得到的远远不止一个住处,而是一个社区里的业主身份。在这里你可以张开双臂拥抱一种更圆满的生活方式,发掘你人生的另一面。”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生活在美国的一名退休水管工,希望人生在55岁以后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那么你首先去亚利桑那州太阳城中心登记,或租或买一个自己的小房子。早上起来吃过早餐,先去习惯性地慢跑一会儿,恰好经过草地保龄球区域,也可以去尝试一下这项新运动。中午就餐在中心大餐厅里,愿意交钱者每人2.5美元,没有带钱的就免费就餐,价钱比美国最便宜的快餐还便宜,伙食丰盛不亚于中等质量的自助餐。由于太阳城中心每年得到5家超级大市场多达一二百万磅的食物捐献,食品、水果吃不完就分送给那些在家不能来的老人。当然最大目标是让老人们吃好玩好。
如果你是一名退休的微软高管,厌倦了硅谷的天气和无趣的社交圈,那么你大可以提着丰厚的退休金,在太阳城选择一间独栋别墅,闲时去打打高尔夫,这里有多达1200亩的高尔夫场地,堪称“高尔夫爱好者的天堂”。太阳城北边的Lake Pleasant地区公园,提供水上娱乐、露营和野餐的一切设备。晚上无聊了就换上正装去听听交响乐,用于演出的“Sun Bowl”室外剧场和“Sundome”中心都提供各种艺术及文化演出,7000个座位随意选择。桥牌俱乐部和交际俱乐部为习惯了上流生活的老人提供热闹都会的夜间生活。
如果你从小就有成为警察的梦想,无奈现实中是一名坐在办公室和数字打交道的会计,那么去志愿担任太阳城治安官吧,太阳城不设警察,所有的治安维护都是穿着制服、戴着大檐帽的志愿者的责任,他们开着带警灯的治安车巡逻,行使着与警察同样的权利。如果你觉得做饭一流,也可以去中心餐厅的厨房里一展烹饪技艺,请注意,可能这个厨房里至少挤了有20个厨子,其中18个是像你一样的志愿者。来中心帮忙的老年志愿者实在太多了,他们都像你一样觉得自己身体还挺好,很能干,为了不伤害大家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要愿意参与,每人每周都有一两次机会。
这座听上去形同乌托邦的老年社区中心,始建于1961年,坐落在凤凰城西北12英里,全年有312天能够接收到日照。20世纪50年代,这里本来是一片半沙漠的棉田。美国地产公司Del Webb的老板德尔•韦布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又非常便宜,决定在这里建些住宅,供美国寒带一些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到这里来度假,结果来这里度假的基本是老年人。受到启发,他干脆把目标定在老年人身上。在正式开幕之前,这位开发商至少准备了5件不可或缺的产品或服务——价格适当的样板房,各个阶层的老年人都能没有太大负担入住,且全是平房或别墅,不用爬楼;娱乐场所和高质量的演出,这是闲暇老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工艺设施,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等等;拥有餐厅的酒店,供这些老人的子女以及亲戚来探访时入住;邮局和商业中心。
德尔•韦布希望广告能够在1960年元旦期间吸引1万参观者,没想到一下来了10万人。太阳城开始销售之后第一个周末销售237套,至第一个月底,销售了第一年预订建造的400套。到了1960年年底,2000套房子销售一空。即使这里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必须55岁以上,这个年龄以下的,即便是亲属子女也没有居住权。子女想尽孝心,护理生病的老人,也只能住在该城之外的地方”,也不妨碍美国各地的老人如潮水般涌向这个他们心目中最惬意的太阳城。
Del Webb公司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产商,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以解决贫困和种族歧视为主要目标,在民权、反贫困、健康医疗、教育、城市治理、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领域进行的大规模社会改革,充分体现了政治理想和那个时代社会精英的行动主义精神。这对当时的商业及社区建造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不仅把20世纪美国自由主义改革推向了高峰,也在20世纪的美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太阳城的建造就是受自由主义影响之后出现的集大成者。这里没有学校,很多税赋得到减免,整个城市车辆最高时速不超过50公里,高尔夫球车是居民合法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城区除了拥有几所大的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外,为老人配置的心脏中心、眼科中心以及数百个医疗诊所遍布各处。患有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老人,脖子上佩戴着一个项链一样的报警装置,遇到危险,只要按一下“项缀”,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每年只要交120美元的活动费,就可以在这个城市的任何活动中心和娱乐设施活动。
“无论你只需要一个小而舒适的空间,还是希望有整套的度假设施,在这里都能找到回家般的感觉。你会遇见相同爱好的朋友、同样生活背景的老乡、价值观相近的知己。每一个Del Webb社区都尊重住户的个人意见与感受。除了生活以外,你也会在社区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公共角色,能够帮助你塑造更理想的自我形象,每一个人都会给这个集体增加新的东西。所以制定一个新的目标,重新开始,释放压抑,在Del Webb点亮自己。”
“你得到的远远不止一个住处,而是一个社区里的业主身份。在这里你可以张开双臂拥抱一种更圆满的生活方式,发掘你人生的另一面。你能够与这个社区完全连接,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放心地依赖你的邻居。”德尔•韦布在他的社区主页上写道,这个社区经过20年的发展才基本建成,在过去40年中变化很少。这里没有噪音、焦虑、驱赶、恐慌、恶语相向,这里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比全美老人延长了10岁。40年来在太阳城寿终正寝的老人一拨接一拨,天堂没有那么重要,他们已经享受到了晚年的最好时光。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彦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