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9月2日登陆北京、安徽等四家卫视和百度奇艺等多家主流视频网站,与全国观众见面,由此引发观众质疑、网友恶搞、媒体批判。处于舆论中心的李少红,除了与北京和安徽台的几档栏目合作外,对其他媒体的采访,一概未予接受。相较于李少红的低调,学术界却异常热闹。不管是哪帮何派,是否成“家”,总有人出来说话。当记者辗转找到直接负责新版《红楼梦》文本统筹的三位主流红学家时,他们均表示不愿就此做任何采访,此时,沉默也是一种态度。“冯其庸、仲呈祥、邓婕、阿城……”在这份长长的顾问委员名单中,记者找到了周岭,这位从“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开始就一直跟进新版《红楼梦》、同时也是87版《红楼梦》编剧的专业人士,在电话中撇清了与“新红楼”的关系:“到现在我一集没看”。
年轻编剧被当作苦力码字,在大众想象中,这应该是份很容易的工作:直接拷贝原著的文字粘贴成旁白,简单机械。不过他们道出了自己的苦衷,无论是创作还是照搬原作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去质疑剧本,而在87版《红楼梦》中扮演贾蔷,又是新版《红楼梦》制片人之一的罗立平,则把《红楼梦》看成了珠穆朗玛峰,能爬上去的寥寥无几。“我们这些创作者都将它看作一个殿堂、盛典,首先是敬畏它,之后才思考它研究它……”
【剧本层层通】
导演:李少红
文学统筹:张庆善 孙玉明 沈治钧
文学顾问:郑万隆
剧本组:顾小白、青枚、柏邦妮、胡楠、张天然、李雪、董友竹、刘玥、蔡一玛
立项阶段 2006年初
冯其庸致信定调,新红楼需拍全本
作为新版《红楼梦》出品方之一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下称“华录百纳”),早在2002年就开始为重拍《红楼梦》做筹备工作。副总经理罗立平透露,当时他们最担忧问题是“经典翻拍是否有意义?从市场角度看观众能不能接受新东西?”很自然地,他们想知道红学界对翻拍的看法,便找到红学家冯其庸,对方表示支持,理由是:现在红学界的认识与87版那个时代的认识是不同的;第二点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作为经典名著,87版有其局限性。
“拍全本是我们所希望的。按观众的角度,而不是按研究者的角度,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罗立平说,“但是从学术角度看,这个问题就是个大问题,这涉及到哪个版本才是曹雪芹本意。有的红学家,并不认可后四十回。”2006年3月,广电总局发布了新版《红楼梦》立项的消息。此前,总局请来了红学家和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听取了各方意见。年过八十的冯其庸给总局写了封信,对这种方式表示认可。
统筹阶段 2007年中
第一版剧本被毙,剧本组九人上阵
沸沸扬扬的“红楼梦中人选秀”、“导演弃用选秀演员”、“胡玫宣布退出”风波后,2007年7月,“临危受命”的李少红走马上任。华录百纳拿出了影视剧作家黄亚洲写的剧本,因红学家认为“没传达出曹雪芹的东西”被彻底否决。随之,红学会会长张庆善、红学会秘书长孙玉明、红学会副会长沈治钧这三位主流红学家,被任命为新版《红楼梦》的文学统筹。他们和李少红、华录百纳的两位老总一起,开始梳理《红楼梦》,这也是李少红曾提及的“授课”。“大家坐在一起讲《红楼梦》。从第一回开始梳理,哪些戏要,哪些戏不要,哪些是曹雪芹本意,哪些是今天对我们有启迪的。”
“大约经历了五十天,把整个《红楼梦》的一个‘壳’给梳理出来了。”剧本写作的格式也被严格划定:一百二十回的原著内容,必须用50集来承载。前八十回每两回一集,原著内容基本全部保留;后四十回则做了大量删改,每四回一集。李少红把由郑万隆总体把关、三位红学家划好圈圈的剧本资料,交给了她的工作团队。这个团队最初有二十几人,到最后确定为包括顾小白、青枚在内的九人,多数是70后、80后。他们更像是被雇佣的工匠,接订单干活,每人负责几集。也正因此,新版《红楼梦》用“剧本组”而不是“编剧”为这九人挂名。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