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周丽萍 郑曼玲
百年前,政治向女性打开了大门。性别歧视的制度性篱笆日渐消除,带来了中国女性整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从此,男性独掌政治的一统天下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女性,闪亮登上被视为“男性角斗场”的政坛,证明了一个被称为“她世纪”的政坛新时代正悄然来临。
岁末年初,继地方省委书记大换班后,多个部委高官也密集调整,涉及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系统多个核心部门。本轮调整中,女性高官的比例颇为引人注目。中央政研室秘书长赵涛、财政部纪检组长刘建华、副外长傅莹都是各自系统知名的女性高官。赵涛是中央政研室第一位女秘书长,刘建华曾是中纪委案件审理室第一位女主任,傅莹则是继王海容后第二位女副外长。而早前,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孙春兰空降福建,成为当前唯一的女性省委书记,同样引起了媒体极大关注。有丰富政工经验的孙春兰多年来与台湾政经各界接触颇多,在处理涉台问题上据说具有创新意识。
女高官批量上马
目前,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中,共有8位女性,包括中央政治局中惟一“穿裙子”的人——刘延东,3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民主党派的严隽琪以及蒙古族的乌云其木格,还有4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张榕明、林文漪、王志珍。另有230多位女性任部级官员,在全国有670名正副女市长,而在绝大多数基层小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中也都有女性干部。
女性高官的批量上马,其实并不偶然。选拔什么样的领导人,与一个时代的政治气候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之前,家喻户晓的高层女性领导有郝建秀、郭凤莲以及邢燕子、侯隽等,她们身上,无不带着时代的深刻烙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劳动模范代表吴桂贤被着意栽培;毛泽东号召上山下乡,邢燕子与侯隽就作为个中典型来进行政策宣传;郭凤莲则是因举世闻名的农业大学大寨而成名……一路下来,由此确定了“文革”前女性领导产生的基本模式:出身根正苗红、基层生产劳动第一线吃苦耐劳的楷模。她们多由于政治需要被拔擢,本身未必有从政的自觉意愿和从政的素质和才华,以致往往被当做点缀和陪衬的政治花瓶。而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在1957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基本上与政治绝缘。这种局面在改革开放后被彻底扭转,知识女性逐渐成为从政女性的主力。放眼当今活跃在政坛的中高层女性官员,都经历过知识的淬火,基本上都具备大学以上学历,即使因那段特殊时期中断了正常的学校教育,也会在工作以后通过种种途径进行“补课”。现在很多高层女性领导都拥有党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文凭,就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不可思议的魅力女性
谈论中国女性高层官员,就不能不提及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优雅转身毅然“裸退”的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她无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偶像。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对她都充满赞美和钦佩。美国《福布斯》2004年8月20日公布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吴仪名列第二。有网友说,吴仪是一个个性官员,一个有担当的官员,在处处打着官腔的官场里,留下了她绝版的精彩!她是中国的奇女子,她对国家的贡献,她的思想品德和才能,将永远留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政治舞台上的吴仪作风硬朗,敢作敢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西方媒体称做“中国的铁娘子”;而生活中的吴仪则是个很懂得寻找生活乐趣的人,钓鱼、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闲下来还会唱上一嗓子。多重的性格特点混杂在一起,有人将她称做“有着不可思议魅力的女性”。众所周知,吴仪至今还过着独身的生活。她曾对媒体说:“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我没有谈过恋爱,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闯进我的生活。可能我把生活过于理想化了,其实白马王子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一头银发,风度翩翩,饱含强硬和柔情,印象中,吴仪像彩虹那样灿烂地行走在政坛,又像轻风一样优雅地离开。吴仪曾表示,退休后要继续学习、研究中医药学。退休之前,她已经开始阅读《黄帝内经》。自此,吴仪“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说法便在媒体上传播开来。
在吴仪的引领下,中国的女性官员日益显现出独特的魅力。顶着“中国惟一女省长”光环调任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的宋秀岩;自1987年监察部恢复组建以来的首任女部长马馼;来自江西被誉为“美女副省长”的谢茹,都是媒体聚光灯追逐的热门话题人物。
“作为省长,我担负着530万青海人民的嘱托,这个角色是最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女人,百善孝为先,父母当然排在第一位。丈夫和孩子好像是杆秤,这两者应该是平衡的。”曾身兼省长、女儿、妻子、母亲四重身份的宋秀岩当时这样给自己的角色排序。结婚后,宋秀岩一直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她说:“每天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情就是下厨房。”“有一次公公出差回来,说给我带了件礼物,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条围裙。婆婆就批评他说,带什么礼物也不能带围裙啊,让人误会你嫌她家务做少了呢!结果公公说,他看到我每天一下班,来不及换衣服就进厨房,怕把衣服弄脏了,才特地买了围裙。”令很多女人头疼的婆媳关系,在宋秀岩家里,也充满温情。在她看来,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并不应该成为女性从政的障碍,“我觉得处理好了,还是从政的一种动力。”亲情,温情,柔情,这就是中国的女性高官们不可复制的魅力。
刚柔并济的时代气质
女性领导的形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照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一首“中华女儿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反映出一个特定时代的审美取向。在那个年代,存在通过忽视抹杀性别差异来达到性别平等的荒谬,一切体现女性特质的东西都被斥为资产阶级低级趣味而被大加批判,比如王光美那件著名的旗袍。齐耳短发、蓝黑制服、一脸肃穆一度成为女干部的标准形象。
直到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样的形象依然统治着人们的头脑。1984年,纺织工业部女部长吴文英到淄博出差,身穿金黄色紧身花褂和线条流畅的裙子,竟成为一条轰动性的新闻。
随着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开放,从政女性的爱美天性才被释放出来,公开场所的装束开始展示女性化的特质。1991年,100位正副女市长聚集杭州,成立中国女市长联谊会,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仪在晚宴中穿了一袭旗袍,一下子好几个市长马上回房换上旗袍出场。
媒体曾这样描述吴仪的仪表衣着:“她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总是衣着典雅,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而吴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内我不是很讲究,但有外事活动和出国,就得参加一个活动换一套衣服。这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不单是个人的问题。”无独有偶,2004年5月,刘延东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的身份赴港访问,香港媒体注意到,她曾根据不同场合,一日更换四套服饰。香港的形象专家专门分析评价,认为此举三层意义:一是体现出对香港人的尊重;二是反映出她开放、亲民的形象;三是表现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与国际社交惯例接轨。
2004年7月,全国妇联特别邀请艺术形象顾问于西蔓为国务院和中直机关的80余位女部长做指导——如何将自己打扮得美丽得体。如今,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女性领导人,多是烫花发式、服饰考究、笑容亲和的形象。的确,与男性领导人终年的一领深色西装相比,女性领导人丰富多彩的打扮衣着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可以传递出更多的信息。有媒体报道,在非典期间,作为“抗非”总指挥的吴仪到北大视察时,身着一套白底黑色条纹套装,领子、袖口有一抹红色,是“想让大家多一些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时期的女性领导在风格取向上也不像从前那样一味刚强,而是时不时表现出女性的温柔特质。据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透露,当年在竞选前,吴仪曾向她“面授机宜”:“不要经常摆出‘铁娘子’形象,要有比较温柔的一面。”而宋秀岩也表示最欣赏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类型,“她既有一位政治领袖的魄力,又特别有女人味,特别重情。”一位西方政治家曾经说:“女性,使政治世界人性化了。”而今,品格独立、细腻平和、刚柔相济、仪表端庄的现代女性领导,正好契合和谐社会的时代气质,必将在现实政治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自《人物画报》)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彦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