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深圳高交会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扬州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世界首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与公众见面。一向被认为好吃难做的中国菜的烹饪从此变得简单轻松:只需将按营养、卫生标准及菜品风味要求配制的原料放入机器中,按下操作钮,机器会扫描识别菜品,并调出相应程序,自动进行烹饪操作,几分钟后,一份热腾腾的成菜就会从出菜口弹出。
这台名为“爱可”的烹饪机器人形状类似一台冰箱,与传统的一些烹饪设备相比,它不仅能完成烤、炸、煮、蒸等工艺,还可以实现中国菜独有的炒、爆、煸、烧、熘等技法,完全模拟人的动作,特别是炒的功夫,对油温和火候的把握非常精准。目前“爱可”能制作包括水晶虾仁、宫保鸡丁、生炒蝴蝶片等60多种菜品,且味道相当不错。由于在机器人控制程序中融入了中国烹饪大师的配方与经验,使得该机器人烹饪出的菜肴甚至能够超过一般厨师的水平。
据介绍,该机器人历时4年研制完成,是现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和中国烹饪学科第一次交叉融合的产物。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完成,扬州大学负责制定菜品的标准化参数。
据悉,该机器人已申请了5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10多项国际专利,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成果鉴定书。预计明年下半年,商用系列机器人将进入市场,在快餐店、酒楼、食堂等推广,价格预计在2万~3万元之间,民用机器人将于2008年走入寻常百姓家。专家预计,烹饪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吴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