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不安分”尖子生
美国高考紧盯的对象,不仅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下的“尖子生”,还是综合素质全面的通才。
王凯是那种非美国名校不读的学生。
这个影响主要是来自拥有美国国籍和美国一所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父亲,“中国的本科教育其实比美国的更好,所以如果进不了美国的名校读本科,还不如在国内读。”王凯对美国名校的向往在新东方SAT强化班中很有代表性。事实上,这些学生在同龄人中也确实出类拔萃。
他们大多来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如北京的考生就大多来自北京四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北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成绩优秀,成长过程中有出国的经历,参加过各种知识竞赛,做过社工,英语出众,甚至自己搞过小发明等等。
简单说,他们不仅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下的“尖子生”,还是综合素质全面的通才。“我高一去了趟澳大利亚,导游给我们介绍澳洲人的思维方式,我特别喜欢,就是很直接。”来自北京市第一批示范高中数学实验班的王佳说。
“不安分”是这些尖子生的共性,他们普遍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主,不愿受国内高考体制的束缚,“对他们而言,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只是一个底线。”上海新东方学校国外考试部主任王文山说,“这些学生都是国外一流大学极其渴望的生源。”今年3月,接连收到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等美国9所大学录取的沈阳女孩王夏娃,更是从4岁半就开始学钢琴,6岁开始学跳舞,喜欢打网球、台球、游泳,参加过学校的篮球队、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
她还是学校发明学会的会长,在学校期间,她的两个小发明——公用净鞋器和感应式自动开闭卫生门曾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和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并非“贵族”要求
参加美国高考的并不都是一些“贵族”,他们往往指望赢取高额的奖学金,来支付昂贵的学费。这些学生也并非都家境优越。
(新京报/图)
“如果没有奖学金,我的出国留学计划就要泡汤了。”北京学生乔燕妮有些发愁,“父母是没有那个经济能力供我自费出国留学的。”因为高二选择了文科,参加SATⅡ考试要考数理化等,不考的话申请奖学金可能就比较困难。
“许多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王文山说,一般的中国家庭确实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美国高昂的学费。他算了一笔账,自费读完一所普通美国大学的4年本科,最少也得花费8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
但有了奖学金就不一样了。哈佛大学每年提供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4年累计18万美元。“这可是全世界位列三甲的高校啊。”王凯说承认这两者对他很有吸引力,“对那些原本可以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国内考生也是诱惑不小的。”“这一点,可能是和过去主要靠自费途径出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不同的。”李虹桥说。
王凯参加培训的费用也不高。他选择了基础走读班,是2500元。一般读完基础走读班,应该升入精品走读班续读。“那贵些,20多天的课程学费4500元。我父亲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相对SAT,ACT考试似乎更为昂贵一些。据ACT中国总部的孙小姐介绍,GAC的课程要5万元人民币。北京八一中学的王佳在私立中学汇佳学校读的GAC预科的学费是6万人民币,“今年据说又涨了一点,6.8万了”。培训费中,都包含了ACT的考试费。
美国高考的“副作用”
美国高考潜入中国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但有专家认为以此趋势发展,将会触动中国高考的整个体制环境。
对于不断低龄和壮大的中国留洋备考军团,有媒体和网友表达了“尖子生外流”和“狼来了”的疑虑。
教育部下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更大范围的人才教育环境下,人才国界打破了,人才流动是不能回避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是生源的竞争,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大学的发展,生源不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储朝晖说,为了扩大生源来维持或促进发展,寻找广大的生源市场非常重要,中国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市场。
“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高,整个高等教育,学校数量是饱和的,相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考生和高校数量的关系是求大于供。”储朝晖说。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认为,美国高考进入到中国,短期内并不会使中国的优秀生源流失。而且,从统计学上讲,每年去美国的高中生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中国的考生有800多万。每年去三万五万都没影响。
“但是去100万的话就会有影响。”杨东平说,那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就多了一个真正的竞争者。
“这将促进中国的大学在教学、管理和收费等问题上的改革。”储朝晖似乎更看好美国高考将对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正面效应。
他说,目前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可能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但是中国的大学大多还是灌输式教育。等中国大学意识到有竞争者出现时,它就会改变,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裁减管理层冗员,改变闭塞的信息环境。
“最终,中国的大学应该朝着更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方向改革。”(吴珊、吴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