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四川日报消息,为筹备“嫦娥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在对发射场进行一系列设备设施改造。西昌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副站长李本琪介绍,重建中的3号发射塔9月底将完成主体结构,10月进入设备安装,2007年初测试、3月投入使用。
7月25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北京透露,预计2007年,中国探月计划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执行绕月飞行任务。这意味着,举世瞩目的“嫦娥”工程的发射场已确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运载工具选择“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发射成功率极高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功勋塔”3号发射塔
为适应“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发射场区3号架进行了大规模适应性改造。2003年12月的“探测一号”,2004年4月的“一箭双星”,都是用“长二丙”在3号塔成功发射。
3号发射塔建于1978年,固定塔架高77米,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火箭、卫星从综合技术准备区转到发射场后,在这里完成起竖对接和垂直测试,并实施发射。
22年前,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在3号发射塔上升空;16年前,中国第一颗商业外星也在3号发射塔上升空———从建成以来,3号发射塔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了17颗国内外卫星,创造了3个“中国第一”,被航天人誉为“功勋塔”。
重新修建的3号发射塔
2004年底,国际航天市场,商业卫星、国内卫星发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同时发射两颗卫星。这就意味着,要有2个发射架保证接踵而至的卫星。“长二丙”因为发射小型卫星,已不适应需要了,被移至另处进行发射。
于是,3号发射塔被拆除重建。此前,3号塔只适应小推力火箭,而2号架始终都是大推力火箭发射。3号塔改建后,将和2号塔一起承担大推力火箭的发射。这个发射架在发射时,那个就该空着;发射完后,要立即展开近1个月的检修、恢复工作,这时候,另一个发射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过去的3号塔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20多年过去,其技术可靠性、适应性差了,只能发射1.5吨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改建后的3号塔高度比原来提高了10米,前后纵向宽度多出2.4米,同时塔架也往后退了2.4米,可发射的卫星扩大到了2.6吨以下。“这些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长征三号甲’运载能力的提高,起飞漂移量大。”李本琪说,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任务。2、3号轮换,每年可打10颗左右。(任波、胡建兵、徐贞宇、张宏平、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