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4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消息:假借各种名义、打着各种旗号,十多年来,“校中校”在全国遍地开花。借助公办名校的金字招牌,校中校收取高额费用,加重了老百姓的教育负担。挤占公共教育资源,破坏教育公平,义务教育高收费,违反《义务教育法》……《新闻纵横》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在地跨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展开深入调查,结果发现,“校中校”依然非常普遍,危害严重。
10多年来,“校中校”为什么屡禁不止?根源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第一篇:《遍地开花的“校中校”》
9月1日,全国两亿中小学生新学期伊始迎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义务教育法》第1章第2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这条新规定矛头直指全国各地愈演愈烈的“校中校”现象。
“校中校”是公立学校特别是名牌学校以“创收”为目的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高收费学校,近10多年来,各地稍有名气的公立学校无不趋之若鹜。
他们有的打着“民办公助”的旗号,有的以“公办民助”为幌子,有的借用“某某学校分校”的招牌。由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独立法人、独立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校园校舍、独立的教育教学”等“四独立”条件,校中校从上世纪90年代一出现,就列为清理整顿的对象,但屡禁不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哈尔滨市禁止公办名校收取择校费、跨学区招生,这些公办名校纷纷利用已有的公共教育资源,举办了所谓的“民办公助”学校。
记者在哈尔滨市69联中、萧红中学分校、156中学第二分校的调查发现,这些学校名义上是“民办公助”学校,但是,至今没有做到教育部要求的“四个独立”,实际上就是“校中校”。
老姜,是哈尔滨市一家小工厂的厂长,厂子不景气,收入并不高,夫妻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是两千多块钱,2003年,他们交了6000元学费把儿子送进了69联中,儿子今年读初三,至今已经交了18000元的学费。
记:据你了解,69中和69联中是什么关系?
姜:一个总校和分校的关系。老师都可以调动,师资全是69的。你像初四,人员调动,都是从69来的。
69联中的师资没有独立,财务也没有做到独立。记者从老姜那里找到了一份2003年的缴费收据,收据显示:收费公章不是69联中的,而是它的母体学校69中学的。从2003年至今,一直如此。
哈尔滨69联中教务处一位王主任说,他们和总校的教师的确是统一调配的,她承认69联中是校中校。
记:老师与69中是统一调配的吗?
王:是,我们统一调配的,就是这几个分校在一起要均衡搭配。
记:老师不算民办老师吗?
王:不算。
记:属于财政给发工资吗?
王:对呀,是啊。
记:算校中校吗?
王:现在叫作校中校。
师资隶属于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由财政负担,但69联中执行的却是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据这位教务主任提供的数字,哈尔滨市69联中在校生2000多人,按每人每年6000元学费计算,一年的学费收入高达1200万元。而它的母体学校哈尔滨69中学共有4个这样的学校。
据记者调查,像69联中这样的校中校收取高额学费,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允许。记者在69联中大厅里看到,一块收费公示板清楚地写着:收费依据是省教委、物价局、财政厅发布的黑教联[97]27号文件和哈教联[2002]3号文件。
另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分校同样是校中校性质。记者来到哈尔滨市自兴街1号,大门上写着萧红中学分校,大院里冷冷清清,一片狼籍。院内唯一的教学楼正在拆除,四层窗子的铁护栏不断被拆掉,扔到地上。一位正在留守的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大院是他们以前租来的,已经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来,他们只能像打游击一样另找地方。
记:这个分校跟萧红中学是什么关系啊?
老师:我们是一个学校。实际上就是咱公家办的学。老师都是萧红的,然后改个名称,
记:你们怎么叫?
老师:叫剑桥二中。
记:我看门上写的是萧红中学分校?
老师:那是怕人找不着,都一样。73中的分校不是叫学府嘛?附中的叫振华嘛,69中学的叫联中,156中学的叫聚英,都不叫原学校不信你去问。
记:这所分校相当于萧红中学的校中校?
老师:对,也就那么意思。不过,现在不让那么叫,。
这位老师还说,他们收取高额学费已经被政府部门合法化了,第一,收费有黑龙江省市两级的文件为依据,第二,学校收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从中分成。
记:要来这个学校的话,一年多少钱?
老师:6000元.南岗三大校都是6000元,实话告诉你,17中、67中、萧红是6000元,156中学、124中学的是5000元,47中这样的收两个班,是4000元。是国家把钱收走了,挣的钱财政留一部分,教委统筹一部分,剩下作为学校的维修啥的。
记:从师资上、从财务上,和萧红中学是一起的?
老师:分校都没有财务。没说嘛,其他都是假象。社会上说是乱收费,实际是国家收走了,它能管你吗?要不,不早收拾你了?6000块钱的票子,是财政局印的,直接入网的,没有票子,没有学籍。少一个票子都不行,少花一分钱不可能。财政手续在那呢。
记:实际上这个钱不是学校收,不是分校,不是总校?
师:它这么收,校长不早下岗了?你想随便定价收钱?你有多大劲?你啥事人家不知道?
萧红中学总校一位老师也表示,分校的收费有一部分要上交:“三分之二给教委,三分之一拿来给老师开支了。我们是小头,小头还给老师开支了,学校根本捞不着。”
在哈尔滨采访,记者感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忌讳“校中校”这个字眼,他们更愿意把那些公办学校的分校叫作“民办公助学校”,但是,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收费。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孙波承认,这些学校并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
记:区内,民办公助有多少家?
孙:五六家,萧红,69,17,124,156,就这几家,小学有两家。
记:你提到的17中,69中,萧红,有没有民间资本?
孙:现在没有民间资本,都是收学生钱,然后一点点原始积累起来的。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8条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哈尔滨的民办公助学校做不到四个独立,又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却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收取学费,实质上就是校中校。据了解,哈尔滨目前共有这样的学校30多所,在校生数万人。
校中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国家禁止“校中校”的政策也是连贯的、一致的。但是,或者因为利益的驱动,或者因为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默许,校中校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河南郑州,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加上众多望子成龙家长的需求,校中校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与以前不同的是,郑州市许多名校办的分校已经搬离了主校,有的学校甚至更换了法人代表,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使用原来优秀的师资,在进行招生时,招生简章上宣称的依然是名校所办的分校。记者在调查时,许多分校的招生工作仍然在进行。
在新密市,市直二初中负责招生的老师不厌其烦地介绍目前的招生情况:
记:一年学费多少?
老师:3320元。
记:招了多少人了?
老师:100多吧。
记:分校老师是哪里的?
老师:都是主校派来的。
记;有多少老师是主校派来的?
老师:90%。
新密市市直二初中副校长王改云说,他们正在准备整改:“我们的招生立即整改。第一立即整改,第二脱钩。但要有一个过程。”
但是,郑州另一所知名学校负责人说,该校2003和2004年校中校的招生收入突破1亿元。因此,要让公办学校自动放弃校中校几乎是不可能的。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郑州市名校办分校不仅给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而且冲击了当地民办学校的正常发展。新密市民办学校英华学校董事长关广宁表示:“该公办的,就按公办的规矩办;是民办的,就按民办办,不能不官不民。”
在福建省连江县,连江一中1994年创办的校中校启明中学,最近两个学年的总收入就高达1700多万元,获利1300万元。
在江西九江,2001年创办的晨光中学,号称“九江市十佳诚信民办中学”,但校址就座落在九江一中校园内,与九江一中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是典型的校中校。
在湖北鄂州,自称民办中学的鄂州实验中学用的是公办学校鄂州高中的校址,学生入学要交1万元的择校费,学费也远远高于其他学校,他们享受到的优惠是报考鄂州高中时,可以降低30分。老百姓感叹,有钱才能上校中校,上了校中校就能优惠进重点高中。
在河北、山东一些地市,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营等名义存在的校中校,不仅形成了办学模式,甚至变成了值得夸耀的现象。
山东省枣庄市教育局2005年的一份材料显示,依托名校办民校,依托国有老校建新校,实行公办民助,成为枣庄市重点提倡的办学模式,被称为“枣庄现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国有民办、国办民助、民办公助等类型的学校84所,在校生总数6万余人,教职工4774人,在山东名列前茅。
“校中校”挤占了社会公共的教育资源,却按照民办学校的标准收取学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办学校搞合作办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利润流向个人腰包,而钱却要从家长的口袋里掏。
(陈秉科、丁晓兵、申玉彪、欧阳优、孟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