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班都有那么几个,注意力不集中,控制不住自己,小动作不断,出了校门就管不了,真不敢带他们外出……”5月正值组织孩子们外出踏青的好时节,然而,班里的几个“好动”的学生却成了山大附小老师的心病。
“不动”也可以是多动症
据齐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赵冬梅介绍,儿童多动症又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智力正常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患病率为3%-7% ,一般50人左右的班级有 2-3 个多动症学生。核心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交头接耳、开小差,作业没耐心、丢三落四,学习成绩波动大;再就是多动,小动作多、动作目的性差、杂乱、协调性差;第三是自控能力差,易冲动、发脾气、任性、急躁、喜怒无常,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而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安静,好像是注意力很集中的样子,其实脑子早就开小差了,他很可能患上了注意缺陷型多动症。这种多动症的突出表现是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这种“不动的多动症”,家长更应该高度注意。
“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家长期望值过高、过度敏感,孩子调皮点,就误认为孩子有多动症,疑神疑鬼,给本来正常孩子贴上“多动”的标签。
据齐鲁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雷革非介绍,“多动症”与孩子好动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1.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2.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3.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4.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雷革非还指出,对有多动倾向的学龄前(6岁)儿童,一般不诊断,不用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教育及心理治疗,以恰当的教育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而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患儿,一定的药物治疗是必须的。不用药物治疗不好,越大越不好。落下的学业、继发症状,难以弥补。用药前要进行详细的生理和神经系统检查,查明病因,采用药物治疗。
多动症会持续终生
“多动症本身对孩子并不是大问题,但随着年龄增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的危害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一生,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家长、学校应格外重视对这一疾病的及早诊治。”据赵冬梅介绍,较大的儿童多动症患者易发生心理变态、受不良习气的引诱成品行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多动症并不会因年龄增长而消失,只不过在成人身上的表现形式会发生改变。赵冬梅说,多动症主要与大脑发育、先天脑成熟度有关,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约25% 的儿童多动症会持续到成年期,终身影响,只是症状有所改变,演变为爱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比较急躁。
对此,很多家长理解上有误区,不少人认为调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天性,长大就好了,而没能及时检查、治疗,直到孩子长大,或成人后才开始觉悟,但悔之已晚。再就是认为药物副作用大、服药时间太长(一般半年以上)、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等为由,拒绝配合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服药带来的人际(同学)关系改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树立等重大改变,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还有一些家长,对患多动症的孩子缺乏耐心,认为太难管,送寄宿制学校、让老师管,把责任推向学校、社会,一年重新回来,结果更差,更不能适应,从而毁了孩子一生。
学会发现闪光点
由于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单靠药物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医生、学生共同参与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家长、老师尤其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育以鼓励为主。赵冬梅建议,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其他优势进行“多维行为治疗”。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引导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减少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及时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要改善方式,循循善诱,在一段时间内只对一个问题纠正,其它问题先放一放。即使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换个角度,以正面的方式多加鼓励。批评也只“对事不对人”,仅就某个具体事、某个具体行为批评、指正,不在同一时段内纠正很多,不让孩子感到满身的“不是”。对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注意安排作业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长,避免因学习时间长、效率低,“逼孩子做作业到夜里 10 点,第二天精力更不集中”等因方法不当造成的“恶性循环”、欲速则不达。赵冬梅说:“苛刻的要求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甚至自暴自弃,继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王凯 王怀莲 谢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