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扬子晚报联合举办的糖尿病营养干预体验班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临床治疗专题活动,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杨涛主任生动讲授了糖尿病防治知识,学员与老师之间展开了热烈的问答互动。
“了解糖尿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杨涛主任在讲课时强调,为了更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广大“糖友”需要知道自己疾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只有 “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战胜病魔。
过去:即要了解自己的糖尿病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因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还是由于有家族史等?要了解自己过去血糖的控制情况,是不是一直遵照医嘱,有没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现在:即要了解自己现在疾病控制的情况如何,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比如目前血糖控制情况怎么样?并发症是否已经出现?如果已经发生并发症,处于什么阶段?现在采取的治疗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有利于对胰岛功能的保护?
将来:即要清楚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将来会导致哪些问题。要知道随着病情的进展,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及时调整。医生要让病人知道,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将来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将出现哪些新的进展,包括新的技术、新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方案等。医生要让病人知道,只要重视治疗,控制好血糖,将来的生活质量肯定要比不重视治疗要好得多。
根据开班前的基线调查和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杨涛主任在讲课时着重纠正了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两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 注射胰岛素会依赖成瘾
很多病人误认为,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成瘾性,“像吸毒一样”,一旦注射终身难以摆脱,于是拒绝使用。
杨涛主任说,在80多年以前,即尚未诞生胰岛素的时代,糖尿病一旦发展到后期,就成了绝症,无药可治。但胰岛素诞生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晚期糖尿病人借助它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杨涛主任指出,其实胰岛素并无成瘾性,有些病人需要终身注射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因为这部分病人的胰岛功能已经完全衰竭了。是否需要终身注射或者注射多少胰岛素,需要医生对患者的胰岛功能作出全面的评估。对于Ⅰ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很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后患无穷。如果在必需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往往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度昏迷、严重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慢性并发症。医院急诊室经常会紧急收治这类因为急、慢性并发症导致生命垂危的糖尿病患者。
误区二: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许许多多的病人虽然一直坚持治疗,但并不关心治疗效果即血糖控制情况达不达标,不能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杨涛主任介绍,如果治疗不达标,同样会发生并发症。这两天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就收治了一名这样的患者。该患者才40多岁,患Ⅱ型糖尿病10年,血糖过去、现在都不达标。多年来很少到医院就诊,一直没有针对病情进展接受正规治疗,日积月累,目前已经出现了手脚麻木、眼底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生活质量非常差,病人懊悔不已。
“血糖控制的标准是,70岁以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空腹血糖小于6.1,餐后血糖小于8.0,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高于70岁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人,标准可适当放宽。”
杨涛主任说,糖尿病的治疗本身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使血糖达标,但治疗方法和手段比较多,病程进展各阶段特点也不同,使得治疗方法或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及时做出调整。
杨涛主任指出,很多患者错误认为糖尿病治疗方案可以一成不变,结果导致血糖达标率很低,这种情况很常见,形势十分严峻。国内一项流行病调查显示,只有11.5%的糖尿病患者能够达到血红蛋白小于6.5的目标。由于血糖不达标导致的并发症而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所以,如果发现糖尿病治疗不能达标,患者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按照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治疗力度。(陈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