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山西、湖南、山东、广西各出现1例禽流感病例后,近日湖南又爆出第二例病例。春节返乡后又出门,有人感冒发热,但在禽流感的背景下,有的人出现了动不动就怀疑自己得了禽流感的恐慌情绪和疑病症状。如何摆正心态,以科学合理的眼光来看待禽流感和日常感冒?本期心理版邀请呼吸科专家和心理专家为你解析。
【案例】
感冒发热疑是禽流感
日前,网友小艾(化名)怀疑自己得了禽流感,在博客上向其他网友求救:“我最近听到家乡有人得了禽流感,症状是发热和感冒,我最近也总是全身发热,而外婆家的一只鸡最近总是不吃东西病恹恹的,我怀疑自己被传染了,怎么办?真的好怕啊,万一我死了怎么办? ”
【专家解析】
中山医院呼吸科洪群英医师表示,冬春季节是禽流感的高发期,如果出现发热有点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没必要过分恐慌。普通的感冒出现一两天发热、咳痰、全身关节酸痛的症状很常见,但如果有气急、持续发热两周左右还没有好就需要警惕。
无论如何,感冒发热后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是比较保险和安全的方法。医生会要求你查血常规,如果是病毒感染,那白细胞是正常的;如果是细菌感染的感冒,白细胞会增高。一般的感冒对症下药就可以,如果医生怀疑你可能感染禽流感,还会给你的胸部做影像学检查,拍胸片进行深度扫描,因为禽流感会引起肺部病变。
洪群英医生告诉记者,上海对禽流感有严格的防御体系,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病例,医院马上会上报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上报市疾控中心。而被怀疑的患者可以到疾控中心接受血清学的检查,最后确诊是否真的为禽流感。
【案例】
心理敏感拒食禽类
伍先生春节回陕西农村老家,因为听说山西、山东、湖南等省发现散发禽流感病例,于是在老家见禽如见虎,不仅躲在家里不出门,连鸡鸭鹅鸽子都不吃。农村过年家家户户杀鸡宰鹅,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吃饭也总有禽类菜肴招待,但是饭桌上他不仅自己不吃,还不许家人吃。父母对他的这种做法相当不满,觉得他不仅忘本,而且不体谅家人,而伍先生则觉得父母缺乏预防观念。为了这件事,一个春节全家人都没有太平。
【专家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表示,总有一些人会对自己的健康特别关注,即使没有禽流感的消息,他们外出就餐也喜欢随身带餐具、酒精棉,他们在某些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会特别小心谨慎,有的可能还会出现担心过度以至于失眠、胃口下降等;也有一些人以往就体弱多病,他们对自己健康的信心相对较弱,总觉得自己会比别人更容易染上疾病,因此也会有更多的忧虑;还有部分人可能在近期遇到一些生活上的挫折,导致心情特别郁闷,这样的人也会特别关注负面信息,对自己的健康产生怀疑。
但是,在没有确定完全安全之前,关注健康,做好防御工作是没有错的,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要看你的“防御情绪”是否导致抑郁焦虑过度?是否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是否影响到别人的生活?比如伍先生,你可以坚持自己不吃禽类,但也要理解父母的做法,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家人吃,那么索性不要回老家,也许还能相安无事。
【案例】
乱食偏方导致腹泻
自从前段时间禽流感的消息出现后,50多岁的罗阿姨就到处打听哪里有预防的良药,虽然正规医院的医生告诉她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禽流感的预防药物,但罗阿姨还是不死心,终于从一个朋友处听来吃八角茴香,喝啤酒可以预防禽流感的说法,于是,不会喝酒的罗阿姨在寒冷的春节里,每天晚上逼着老公和自己喝一瓶啤酒,又用八角茴香煮水喝,而且还天天泡维生素泡腾片,希望借此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罗阿姨和先生每天灌下这些“汤”后,是否有预防禽流感的功效尚未得知,肠胃先提出了抗议,尤其是啤酒让肚子受凉,引发了腹泻。
【专家解析】
由于禽流感在部分地方发生,有些所谓的“偏方”和小道消息也开始在公众口中和网上传播。但洪群英医师告诉记者,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禽流感的疫苗或预防药。盲目轻信小道消息,服用“偏方”配置的药物和食物轻则没有疗效,重则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市民要相信科学,理性地看待禽流感。
在躯体疾病门诊中,有些“病人”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通常为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传染病等),四处求医,影响了正常生活,严重的可导致自杀。其实,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
虽然以上三个案例还没有严重到反复求医甚至自杀的程度,但却有疑病的轻微倾向,而现实中,因为感冒发热而有此种倾向的人有一定数量。有疑病倾向或已患有疑病症的人,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帮助指导。
相关链接
应对禽流感,人们要避免产生以下不合理心态:
●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应该随时顾虑到它可能会发生。
●任何问题均有正确或完整的答案,若找不到正确而完整的答案那是十分可怕的。
●情绪困扰及不幸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就会很糟糕,没有任何希望。
●只要我采取了预防措施就一定不会得病。
如果出现过分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适度的紧张情绪如果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要学会接纳它。如果过度紧张,可找人倾诉,及时排解紧张情绪。
●通过看幽默故事、参加运动、听音乐、放松训练等活动舒缓情绪。
●尽量保持正常的进食、睡眠和工作习惯,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保持积极、平衡的健康心态。避免消极的应对方式,如畏惧、过度恐慌、冲动行为、过分依赖、压抑情绪、不接受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