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养医”没废除是主因
●“广东模式”获近10省份借鉴
备受关注的2008年“广东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明天(26日)报名,正式掀开序幕。这场去年引起全国轰动的药品改革,部分缓解了群众“买药贵”,目前已经被全国近10个省份借鉴推广。
记者提前获悉,今年的采购方案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但把人血白蛋白等市场紧缺的血液制品直接纳入“绿色通道”,并把更多优质优价中成药品种直接纳入专家“面对面”谈判的范畴,有利于保护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成效统计】
全省采购121亿元,平均降价二成
这场曾掀起风风雨雨的重大改革,实施近一年来,成效到底如何?
据官方统计,截至2007年底止,全省医疗机构按规定应参加药品阳光采购的医疗机构有683家,实际参加的医疗机构有1039家。全年药品采购总额为192.7亿元,其中改革前已经通过各市招标集中采购的金额为71亿元,而改革后全省网上阳光采购的金额为121.7亿元,按照前年同比价格估算,入围药品平均降价率为20%,为患者节约药费近20亿元。
记者获悉,尽管曾因触动药商利益而引起争议,但药品阳光采购这一“广东模式”已被卫生部认可推介,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到广东“取经”,近10个省份借鉴推广“广东模式”。有的省份甚至套用广东的采购结果,要药企直接确认是否接受这一价格就行了。
【专家释疑】
药商还有相当多的虚高利润空间
但为什么不少群众感觉“买药还是贵”、“降价不明显”?
广东省药品阳光采购专家组组长杨俊何坦陈,应该说,通过限价、竞价、议价等环节,广东确实挤出了药价的一部分“水分”,但改革毕竟刚起步,药商还有相当多的虚高利润空间。而且,药品采购只是医药改革的一个环节,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支持。
比如说,尽管药品单价普遍降低了,但由于“以药养医”机制没废除和一些医生收药品回扣等原因,一些医院、医生可能会想法子来规避降价影响,例如用贵药替代降价药;或者原来开一味药,现在开两味药。这样药品单价虽然普遍降了,但老百姓一算总的药费,就感觉不太明显。
专家指出,希望通过今年的竞价、谈判程序,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促使药价逐步走向合理。同时,还需要国家“医改”政策尽快出台,有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
【医院说法】
某常用抗菌素降价六成,销量升9倍
“应该说药品采购还是减轻了群众看病的负担,特别是抗菌素降价幅度大。”中山一院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去年担任阳光采购谈判专家,以其爽朗敢言、直揭药企黑幕而成为“明星专家”。
她举例说,深圳某药企生产的“二代头孢呋辛”,是常用的抗菌素,阳光采购后一瓶从原来的32元降低到10.63元,降价率达到66.78%,“薄利多销”,仅在中山一院销售量就升了9倍。又如丽珠制药生产的“万乃洛韦”,是常见的抗病毒药,一盒从原来的95.45元降低到47.13元,降了一半的价,销量也升了近一半。这些常用药降了价,销量也上去了,受惠的是患者。
不少医生反映,阳光采购的另一个好处,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廉价老药“重出江湖”。过去由于这些药价格太低、利润太薄,药厂往往不愿意生产,经常断货,医生会埋怨“这么普通的药都买不到”,患者也只能被迫用贵药替代。现在有300多种5000多种药品被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药厂直接供货给医院,价格允许上浮,这样药厂有积极性,廉价老药的供应比以前多了。
【今年看点】
优质优价中成药,直接“面对面”谈判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介绍说,2008年方案保持政策连续性,简化操作,简化流程,加强了对规范药品阳光采购工作的监管力度。力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竞价议价和价格谈判,逐步形成合理的药品采购价格。
与2007年方案相比,2008年方案主要有三大变化:
一是进一步扩大不竞价议价目录范围,将由于产能不足出现供应紧张的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直接纳入“绿色通道”,列入今年的不竞价议价目录;二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医疗机构用药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去年成果,使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药品继续进入2008年采购目录;三是将专利产品、优质优价中成药、获科技进步奖的药品,直接纳入“面对面”谈判,使此类品种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入围得到进一步保证。
焦点话题:
“绿色通道”难解“白蛋白荒”,专家炮轰发改委定价滞后
市面炒到一支700多元 国家限价还是378元!
从去年以来,由于国家血源紧张,人血白蛋白这一“救命药”就一直全国性紧缺,很多患者家属四处求药。昨天,广东专家爆料:最近广州市面已经炒到一支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还是378元,严重滞后于市场供应实情,亟需改革!
“好多人千方百计要找白蛋白!我都被找怕了!”中山一院是广东医院界的“老大哥”,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苦笑着说,人血白蛋白紧缺持续,该院原来每月需要4000多支,现在通过各种关系,也只能拿到几百到1000支,缺口大约70%!现在医院只能研制控制用量,优先保证危重病人救命之用。并且破例允许患者去外面找药,经医院验证有合格出厂证明、检验报告后可以使用。“外购药肯定风险大些,但救命要紧,医院也只能担了!”
“为什么闹‘白蛋白荒’?除了国家严管、血源紧缺这个根源,国家发改委的定价制度太滞后也是重要原因!”有药剂科专家爆料:由于紧缺,广州市场上一支10克装的人血白蛋白,已经炒到550多元,最多的有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还是坚守去年9月的最高零售价378元。“这个数字差了将近一倍!很多药厂觉得无利可图,肯定不愿意按378元的低价供货给医院,而转为出口或者在市场上炒卖!”
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负责人坦陈,尽管把白蛋白列入“不竞价不限价目录”的绿色通道,但其实广东还是不能突破国家发改委的限价,药厂供货价最高还是不能超过378元。这个调价权只能在国家发放委。
“去年以来CPI都涨了多少,为什么这个白蛋白定价就僵化不动?”多名专家建议,虽然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但白蛋白这种救命药的价格是否应该更灵活一点?只有“绿色通道”是不够的。希望发改委要尊重市场规律,建立灵活调整价格的机制,或者适当放权给地方,以促进救命药品的保证供应。(记者 陈枫 通讯员粤卫信)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