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T等诊断方法日臻完善。有了这些技术,就好似医生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它能协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本刊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三大专家,为晨报读者介绍冠心病诊断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
心胸外科专家梅举教授:术前诊断与术后复查都要精准
冠心病介入手术和冠脉搭桥都属于有创治疗,是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这两种治疗方式都需要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的支持,也就是了解了冠脉的病变程度,才能确定哪种治疗方案更合适。这些手术对技术要求高,对病人损伤大,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显得相当重要。
例如在搭桥手术中,手术前必须做冠状动脉、左心室和颈内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据此决定搭桥的数目和准确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做一系列检查了解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况。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同样,冠心病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患者应该在专家指导下严格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只有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减少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出现新生的血管狭窄。出院后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找专家复诊,由制订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防止冠心病继续给患者带来危害。
为了确保术前诊断与术后复查的精准,就需要有先进的检查技术。现代影像技术在心脏成像上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它可显示更多的心脏结构细节,清晰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二维、三维结构,用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与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在胸部大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与术后复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血管内科专家王长谦教授:更早诊断,更快康复
自20世纪60年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问世以来,这种有创的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冠状动脉成像和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在无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这个金标准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长期以来,冠心病的明确诊断方法是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属于一种有创的检查手段。过去检查心、脑血管疾病都要从股动脉插管检查,不仅对血管造成损伤,而且容易造成血管内栓子脱落,引起血管栓塞。
此外,心脏检查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患者通常需要服用阻断剂来降低心率,不一定适应所有人。以往有很多心脑血管患者,因为怕在血管内做插管检查,使疾病不能在早期发现。尽管如此,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依旧有着很大的优势。
近年来冠心病无创诊断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无创诊断技术的无创性、低风险、低成本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原本应用上的难题,心脏搏动导致冠状动脉运动,影响图像质量,冠状动脉相对细小、走行迂回曲折,图像三维后处理难度大,血液循环时间不易把握等因素,也是迎刃而解。无创技术使冠心病患者无创性早期诊断、冠心病可疑患者的筛查、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成为可能。
放射科专家李玉华教授:
CT技术今后可用于普查
对于年纪超过40岁,运动量较少,并有吸烟、脂肪摄入量较高的人就需要考虑定期做心脏的健康体检。CT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开展大规模、针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专项体检和普查。对于心脑血管系统治疗后的患者,也可以定期采用这种无创检查方式进行复查。无创检查在技术上的最新运用应属双源CT,它与以往所有CT不同的是,同时使用了两套X线源和探测器系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为患者提供更精确详细的无创性检查,特别是在心脑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
双源CT技术与比较传统血管造影相比,它不仅降低了检查门槛,提高了检查准确性,而且在检查时间上也大大缩短。
与原来的CT相比较,双源CT也显得更加人性化和便利。在检查中,双源CT无须严格筛选病人,任意心率、心律状况病人都可以进行心脏扫描;并且无须让病人服用受体阻滞剂,由于无须控制心率,急症胸痛病人也可以进行检查;因为它不须控制心率,平均的CT心脏检查流程缩短到8分钟以内,病人反复上下床的现象也绝迹;另外双源CT具备自适应螺距匹配技术,放射剂量得以显著减低,国际多中心临床测试报告证实双源CT仅需单源CT的30%-57%放射剂量。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现代造影技术功不可没。它不仅是医师治病的好帮手,而且也为患者在检查中提供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