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倾听,需要支持,需要爱抚,这里需要大量专业的心理医生。”昨天晚上,记者拨通卫生部心理干预队队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程文红博士的电话时,她焦急地说。
上周六到绵阳的她,5天来已经为近百个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恐惧或者无助反应,这是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出现情感麻木、呆滞等现象,就要引起重视。”据了解,目前,全国有20多支心理医生、心理志愿者队伍前往四川,为灾区群众进行心理安抚,其中孩子、女性、老人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象。
高一男孩成惊弓之鸟
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高一男生吴伟(化名)正在三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地下一股巨大力量涌动,三层的教学楼坍塌成一楼的平房,吴伟被一块掉下来的混凝土砸到腰椎,动弹不得,已经逃出教学楼的老师和同学们很快把他挖了出来,但坐在他后面的好朋友郭凌(化名),却当场被压死。目睹这一惨剧又受了重伤的吴伟成了惊弓之鸟。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护士碰一下床沿,床轻轻动一下,吴伟立刻惊恐地大叫“地震啊地震啊!救命啊!”不仅白天警觉性过高,到了晚上,吴伟失眠,不到后半夜是绝对睡不着的。就算入睡了,也常常被恶梦吓醒,醒着时眼前还经常不由自主地“看到”地震发生时的可怕场景,而且对好友的去世既伤心又内疚。
程文红说:“像吴伟这样的孩子这里有不少,目前我们要对他们做的就是倾听、支持和关怀。”在孩子们眼中,这位身材娇小、容貌清秀的上海阿姨和以前见到的医生都不一样,她像姐姐一样陪他们“聊天”,像妈妈一样给他们充满温暖的笑容,像老师一样为他们解释“余震为什么不可怕”。
一到晚上缩在帐篷发呆
从安县转移到绵阳的中学女生李越(化名)头发有点乱,身上也灰扑扑的,白天的她能说能笑能吃能喝,看着很正常,根本看不出她已经因为地震而成了孤儿,她甚至不太提到自己的父母。一到晚上,李越就会缩在帐篷的一角发呆。她对心理医生说:“我哭不出来,但是我觉得心很痛很痛。”
地震虽然没有让她的身体出现重伤,但是她的心理问题却非常严重。程文红医生在绵阳灾民聚集地看到,大部分成人和孩子因为房屋倒塌、身体受伤、地震受惊或失去亲人多少有悲伤的情绪表现,但是也有少数孩子和成人出现了冷漠、不会表达情感的麻木症状。程医生表示,这样的症状比一般的恐惧表现要更加严重,出现这样情况的人往往和他们看到特别惨的场景、最亲密的人死去有关,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就更容易出现心灵 “重伤”。
程医生说,灾区大部分儿童对地震的情绪变化有时间性:刚发生地震后的两三天里,许多孩子处于初期惊恐状态,每次余震都会恐惧地尖叫。就像北川中学学生在日记里写的,这是个恶梦,不是真实的存在;地震过后一周左右,不少孩子开始学着接受现实,情绪也有所好转,交谈基本不成问题。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却出现了表达困难。程医生表示,前者情绪恢复会相对比较快,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给他们适当的支持、关心、爱抚,他们应该可以很快地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心态。但后者可能就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疗心伤,走进孩子心里
上课:用画探寻孩子的情绪
在成都青阳区一个体育馆里,曾经参加台湾“9·21”地震心理援助的台湾心理咨询师许见声在给一些孩子进行“绘画心理体验”。咨询师拿出24色的彩绘铅笔,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来自都江堰的14岁男孩默默(化名)选择了黑色的笔,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地球,地球上有一些歪歪斜斜的房子。默默一边画,许见声一边随意地和他“聊天”:“这房子好像要倒。”
“我们家的房子倒了。”默默说。
“这黑色的地球为什么在流泪?”许见声问。
“因为它很伤心。”默默说。
许见声表示,默默选择黑色来画地球和房子,反映了他目前还处于压抑、恐惧、灰暗的情绪状态。
游戏:撕去悲伤 放飞希望
这两天,林紫心理咨询中心特派地震灾区心理专家组成员王怀齐总会带领一些参加心理辅导的中小学生做一个撕纸和放飞的游戏。其实这是一个心理治疗。
“这次大地震带给你什么伤害,是房屋倒塌了?还是你受伤了?还是你的亲人被夺走了?如果有就一点点把它撕掉。”王怀齐一边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张白纸一边说着“游戏规则”。短暂沉默后,孩子们开始一点一点地撕去手中的纸片。撕完后,孩子们轮流说每个撕去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有的孩子哭了,大家静静地陪着。王怀齐最后教孩子们把手中的纸叠成一只纸飞机,然后放飞这一只只白色的纸飞机。
这个游戏中,每个撕去的部分是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我们要学会用残缺的纸叠出能够飞翔的纸飞机,放飞纸飞机的过程也象征着放飞希望,这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们把目光看向未来。
调查:近半孩子不想提地震
北京新东方学校心理咨询师古典5月18日到达德阳后,对从绵竹东汽中学转移到德阳三中安置点的12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57%的学生总是觉得莫名疲倦,53%出现心情高低起伏,48%感到内心无助,46%神经过敏,17%觉得内疚,近1/3的学生出现失眠、噩梦等症状。
值得关注的是,有43%被调查学生表示害怕提及地震相关信息。对此,武汉心理专家施琪嘉教授也呼吁:少数记者、志愿者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有节制。
【记者手记】心理疏导刻不容缓
特派记者 陆慧
前一秒钟,还笑嘻嘻地要人抱;后一秒钟,却突然蹿起直往后退,慌乱的眼神,惊恐的表情,伴随着尖叫的哭泣,犹如惊弓之鸟。这是我昨天在绵竹采访时,亲眼目睹的一幕,它就发生在一个年仅1岁10个月的男娃儿小罗佳(化名)身上。
小罗佳是镇幼儿园小班里最小的孩子。看到他第一眼时,让人不禁想要去呵护。黑黑的皮肤,是个非常外向的孩子。背脊和小腿有一大片伤痕。我试图逗他玩,他一点也不怕生,很活泼可爱。
正巧有位村民从田里回来,他背了一把铁锹和一根长木条,从小家伙旁经过。小罗佳抬头看到木条,突然哇哇大哭,眼神慌乱、哭声惊恐,并尖叫“不要埋我!”还马上起身往我身后躲。刚才还在笑,怎么突然又哭了,说实在话,小罗佳的突变,把我吓坏了。
“自从被人从废墟下挖出来后,他经常这样,有时半夜里也会惊叫。”说起儿子自地震那天起的变化,母亲曾维英束手无策。事发时,小罗佳妈妈感觉地震,便马上跑去镇上幼儿园,“我看到三层楼的幼儿园全都倒塌了,变成一片废墟,有很多家长围在那里,由于水泥块太大搬不动,大家只能在那里干着急,能清楚地听到,废墟下有孩子的哭声和呼救声,直到晚上7点,吊车才开过来。小罗佳是第二个被活着从废墟里挖出来的,也是棚花乡里惟一一个幸存的孩子。”
这么一段悲惨的经历,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对他的心理伤害是难以想像的。只是看到一根木头,就让他怕到声嘶力竭,如果不想办法及时疏导,这个噩梦可能会陪他很久。
小罗佳外表看上去,是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可实际上,他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一道别人看不到的伤疤,对于这些孩子的心理疏导刻不容缓!(记者 肖波)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