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并不算太大的芜湖,会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模板吗?
当诸多医院难以戒除药品收入这一“毒瘾”时,安徽芜湖已经成功闯关。
“随着这两年政府对我们医院的投入加大,药品利润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已经可有可无。”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礼侠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据孙礼侠介绍,2009年,该院业务总收入大约为1亿元,药品纯利润只有400多万元,而这两年政府投入该院基础建设改造的资金就有1100多万元。
“政府投入如果能够持续,大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也是可能的。”孙礼侠说。
本刊记者获悉,芜湖2009年GDP为902亿元,虽居安徽省第二位,但放眼全国,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咋舌的经济总量。
恰因为此,在2007年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的芜湖,甫一进入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即受到全国性关注。
芜湖,会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模板吗?
“大方”的投入
在“医药分开”改革之初,芜湖市的医院院长们顾虑重重。
同多数公立医院院长们一样,他们担心一旦拿掉医院的药品收入,医院就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难以为继。
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打消院长们的顾虑、换取他们的支持,一靠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二靠加大政府补偿。
韩肃把这种加大政府投入以减少医院依赖药品的做法,称为“赎买政策”。
据韩肃介绍,芜湖市对医药分开改革下了大力气,政府至少从5个方面增加了投入:第一,从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新增不少于5000万元的投入,连续投入5年,作为8家医院的建设资金;第二,在把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的基础上,不减少原来每年近4000万元的事业经费;第三,变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为“预付制”,按上年标准每月预付医院80%;第四,针对医院拖欠医药公司大量药款的情况,市政府拿出2500万元无息借款,帮助医院清还欠账;第五,剥离医院药房,成立全额拨款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当年度拨款600万元,减轻医院药剂人员的工资性负担。
“芜湖医药分开模式成功的背后,政府的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肃评论道。
“第三方”促“医药分开”
芜湖颇显“大方”的财政投入,与其不愿姑息“医药不分”、“以药补医”的制度弊病有关。
本刊记者获悉,前几年芜湖市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时发现,医生收受回扣、红包现象比较普遍,甚至一些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知名专家也因此获罪。
芜湖医改的主要决策者认为,在特定环境下,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医院、医生等的利益趋向一致,会对患者利益造成损害,“要平衡双方关系,独立的第三方就必须出面。”
依据这个总体思路,2007年,芜湖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医疗机构医药分开的改革,成立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并在市属8家医院开展试点。
本刊记者了解到,该药品管理中心为全额事业单位,集中进行医院药品的采购、配送工作;医院药剂人员划转为药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后派驻医院工作,医院代收药费并及时汇至药品管理中心;药品管理中心将部分加价款及时返还医院,到年终统一考核后将剩余加价部分返还医院。
此外,在药品采购上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设”,并建立起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的药品采购模式。
按照规定,药品采购先由医院提出用药需求,药品管理中心审核,专家会议审议确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基本用药目录确定后,委托市招投标采购交易中心网上招标,医疗机构只需按时提交药品补货计划,而不再与供药企业发生直接联系,药品管理中心组织药品调配。
这种“医药分开”的模式,打破了医院和药品的利益链条,药品价格随即下降。
本刊记者获悉,2008年,芜湖市8家试点医院所有药品价格的顺价加成下调5%,以全年销售药品2.44亿元计,仅此一项,即直接让利1200万元。此外,芜湖市2009年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亦降低药价成本6000多万元。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