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青少年异性癖:应从小给孩子“明性片”(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专家解析青少年异性癖:应从小给孩子“明性片”(2)
2010年05月24日 15:3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C、异装癖也是一种心理病

  个案1:南京某大企业有个管着上百号女工的男主管,因长相秀丽,又受女工推崇,内心里总感觉自己是最漂亮的女人。时不时地在宿舍穿裙、化妆、拍照。

  个案2:有位地勤人员,看那些空姐昂头挺胸地走来走去,很羡慕。有一晚,他穿上女装,走上街头,看一个个男子因惊艳而回头,心中涌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福感觉,于是一次次地上街去体验那种幸福感觉。

  “异性癖”患者的症状是“生理、心理、生理性别”的不统一。是心理上发自内心地认同异性,“异妆”已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渴望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能以完全的异性形象在社会上立足(扮演异性的社会角色)。刘著和那位11岁的女生,就是这样的患者(刘著虽说自己不会做变性手术,那是因为他知道手术很伤身体,而并非是内心不渴望)。

  很多喜欢打扮成女孩的男生(包括上述个案),现在应该说还是准“异性癖”患者,他们“心理性别”上有异样的感觉,“异妆(异装和化妆)”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到非常地快乐,心理学称这种“准异性癖”为“异装癖”。

  “异装癖”患者的内心有道德冲突,能够主动地看心理医生,如果及时就医,可以走出“易性癖”的阴影。

  一位幼儿园园长说:“幼儿园大班男孩因为找不到妈妈哭了;男女生打架,男孩竟然输了。”

  一位小学老师说:“69%的女生说,班上的男生缺乏男子汉气概……越来越多的事,让家长和老师纳闷:现在的男孩怎么了?”

  一位中学校长则无奈地感叹:“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却偏向中性,言行粗犷……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

  “性别意识”上的亚健康,很可能会发展成“异装癖”,甚至是“易性癖”,请重视!

  但是,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成为“性别意识”上的亚健康人群呢?

  D、给孩子一张“明性片”

  心理性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分泌的影响,有人认为是性激素的生物效应不同,有人认为是两性的中枢系统兴奋性有差异,除此之外,社会因素、家庭影响、自身意识也很重要。

  性别差异要从小强调,心理学认为孩子需要明确的性别角色的教育。

  个案:有位男孩,五官长得精致,像个小女孩,因体质较弱,奶奶怕他长不大,婴幼儿时,把他当女孩儿来养,给他穿粉红的小裙子,扎两条小辫儿。男孩如今5岁了,性格文文静静的,不喜欢理发,一说要带他剪头发就使劲儿哭。他喜欢偷偷地涂妈妈的口红,喜欢穿妈妈的高跟鞋。他从来不玩机器人和汽车,带他上街经过卖洋娃娃的柜台就眼巴巴的。看着小孩那样,父母可头痛了,强调地跟他说,他是个男孩儿,他也点头,可过后还是像个女孩子一样,娇滴滴的。

  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还是女性,心理学上称为性别意识。所谓性别角色教育,就是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应该从小就让他们明白作为男人和女人,应该具有怎样不同的气质和品格,如此,不同性别的人,才会与社会规范的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

  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阶段:儿童期2~3岁开始关注自己的性别,知道男孩该玩汽车、刀枪,女孩该玩娃娃、听诊器等游戏。这时,孩子的性意识,多半是家长灌输,孩子遵从;4~5岁,孩子的性心理产生,男孩要大胆、不能哭;女孩要文静、要细心。6~7岁,即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真正的心理性别意识的形成,在12岁,青春期来临之前。

  个案中的男孩子在关键的婴幼儿期,被当女孩子养,因此有了女孩子的气质和品格。

  在美国,家长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是很看重的,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装三角裤,尽管三角裤里还裹着纸尿布。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知道自己是男孩。

  教男孩有男人气,教女孩更细心,这在美国家长心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假如母亲送儿子上幼儿园,孩子缠着妈妈不肯放,妈妈只要对儿子说:“不能哭了,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男孩就会强忍着哭,松开手。

  一位读者告诉记者,孙子和外孙女都是由他和老伴带大的。两个孩子的小人书,他总分开来买,给孙子买的是英雄故事;给外孙女买的是《花仙子》。他喜欢下棋,看孙子挺感兴趣就教会了他,在切磋棋艺的过程中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外孙女不喜欢下棋,但喜欢做小手工,她姥姥就教她一些针线活儿和剪纸,她玩得津津有味。

  心理学认为,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必须是在双性别的环境中、在孩子和不同性别成员的相互关系中、在孩子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在同龄人的环境中玩耍,才有利性别角色的教育。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这在心理学研究中叫做“双性化”发展,现在多见的不男不女的“中性化”,是性别教育不当的结果。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