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化”
近年来,伴随医院的扩张势头,医院的豪华风越刮越猛,VIP病房正在追求“宾馆化”。
2009年,两条夺人眼球的VIP病房报道是:
当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门诊大楼现300平方米的超豪华VIP高级病房”。据报道,该院最高级的“VIP高级套房”布置得有如高级宾馆,除衣柜、沙发、茶几等家具,每个房间还配备液晶彩电1台(套间则有多台),每位患者配冰箱、微波炉各1台,每个套间配保险柜1个。套房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包括主卧、书房、厨房、会客厅,书房配备电脑,实现ADSL高速上网,另配5间家属随从房。这样一套VIP房,每日房价高达3638元。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建的高级病房区里,最豪华的“VIP高级套房”每天床位费800元,拥有一间可容纳20人的会议室,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配套设施完善,还可“点”专家诊疗服务,几乎可以使用全院所有资源。若病人需要其他科室的医生看病,能够通过电话快速安排;若需要到其他科室化验,则可由护士陪同前往。
“中国医院建设存在宾馆化的倾向,要注意,国外的医院也没说宾馆化,人家提倡的是人性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王树峰说。
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医改方案应考虑实行分层医疗,允许搞特需服务。卫生部部长陈竺闻罢,即针对不少公立大医院以VIP病房为优质服务的卖点,直斥“在一个病区里面搞VIP病房,说得不好听,就是在恶化医患关系”。
陈竺表示,公立医院应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急症、疑难重症,大医院不能光搞特需服务和高档服务。“搞一点(特需)是可以的,但公立的非营利的三级医院不能游离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外。”
“说句实在话,地方上一些VIP病房主要是为当地主要领导服务的,也有院长用VIP病房这种资源到社会上搞关系网,但总体而言,医院主要图的还是经济利益。”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副院长说。
2008年末,“上海医学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医疗论坛”上传出信息,上海所有二三级医院均设置有特需医疗,2008年特需医疗服务占医疗服务收入比为7.31%。《上海国际化多层次医疗服务研究》显示,上海高端医疗平均容量测算为93.7亿元,而上海特需和高端私营医疗收入为12.4亿元。换言之,尽管上海医疗资源丰富,但大多数高端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不能满足。
特需医疗、VIP病房里的巨大收益自然会落入卫生部的视野。在2007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提出,政府应介入管理,重点控制特需医疗服务的总量。
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表示,要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防止盲目扩大特需医疗服务规模,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同时,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公立医院从事特需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除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外,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的就医困难。
这个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的就医困难”的思路,其实质是希望将特需医疗变成促进医疗公平的“社会调节器”,也就是人们戏言的“劫富济贫”。
“想法很好,问题是你相信医院真的会用从富人那里收来的钱去帮助穷人吗?在目前信息公开的程度下,你连医院收入多少都很难知道,你怎么知道它拿出多少钱去帮穷人?”冯世良说。
冯世良对已经写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条文——“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忧心忡忡:“你只要允许公立医院搞创收,那就意味着它将会是一匹失掉缰绳的马。”
冯世良说,“对这个10%的总量控制,我仍然坚决反对。因为它从根子上说,挑战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按钱分配”
豪华风下,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在医院的体现非常直观:一方面,一些大医院有“大市场”做保证,日进千金、豪气充溢;另一方面,部分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经费短缺、度日艰难。
“目前国内各级医院都在借医院扩建之机,推出VIP病房,硬件设施堪比五星级酒店,每天住院价位几百数千不等。本来8个人甚至更多病人可住的病房就让一个人住。这实质上是将优质医疗资源出售给了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群体。要知道,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设置了VIP病房,势必以压缩其他医疗资源为前提。”冯世良说。
他进而表示,在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的今天,医院为满足社会上少数群体的特殊要求,将病房设置成贵宾病房和普通病房,实际上是把入院就医的病人划分成三六九等,让有钱人享受VIP待遇,也背离了医院对病患一视同仁的宗旨。
他强调,既然是公立医院,就不能对公共医疗资源实行“按钱分配”。因为公立医院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就决定了它只能走“公众路线”而不能走“特需路线”。“不要说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钱人只占全国人口很少的比例,即使是老牌发达国家,人家的公立医院也是定位于满足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就医需求。”
冯世良说:“有钱人当然有购买‘高端服务’的自由,但请到民营医院去买,否则,让高端医疗占用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势必降低普通患者的可及性,从而侵蚀社会公平。”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由于长期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如人才设备引进受限、税收负担不平等、监管尺度不一,中国的民营医院,不乏依靠虚假广告、医疗欺诈等饮鸩止渴的方式艰难生存者,在公众心中形象不佳。
2008年末,时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的高解春,在“上海医学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医疗论坛”上强调,“目前上海高端医疗离不开公立医院的技术优势,民营医院尚不能满足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
换言之,即便公立医院愿意退出争夺,民营医院尚无条件独自享用特需医疗这块诱人的蛋糕。
此种现实下,对于北京儿童医院开出的两种选择,昭昭妈妈非常为难:“我们仍然举棋不定。”(张冉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