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表示,所谓有效抑制甲流病毒的“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并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宣传的“抗甲流口罩”实为普通纺织品,并非具有抗病毒。 中新社发 吉亮 摄
最新奇
“防甲流口罩”:产品新奇
2009年11月8日,一个据称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达92%的专用口罩横空出世,为正处在甲流第二波疫情的公众带来了胜利的希望。而所谓的“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和远红外技术”和“长效抗病毒、杀病菌,水洗也不失效”的特点,更让公众对这一“高科技”产品给予了厚望。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颇具喜感,11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可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并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已被查封;12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了“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的处理结果,没收违法产品及违法所得3850元,并处罚款3万元。12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的处理结果:没收违法产品及违法所得3850元,并处罚款3万元。
或许厂家最初真的是怀着悲天悯人的责任感来制造和生产口罩的,并且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将仍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寄望”变成了现实宣传中的“神奇功效”。只是,在如此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防甲流口罩”完美的契合了人们“病急乱投医”心态,从而引发了始料未及的关注。
只是,厂家猜中了开头却没猜对结果,恰恰是这样的关注,最终将自己推向了绝路。
“金钱镇痛”:观点新奇
今年6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学术界之外的关注,经过公众的统一认识,这一观点被概括成了“金钱镇痛”,并且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新的口诛笔伐。
“金钱镇痛”连同它的研究者周教授被冠以“荒谬”、“拜金”的罪名,受到了国人几乎“一边倒”的声讨。其中“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这一论点,招来的“口水”最多,并被当做是利用公权揽私财的“理论依据”。许多人不禁担忧,如果所有人都以此为动力,理直气壮地追求更多的“止痛药”,那么整个社会将变得怎样疯狂?
学术的东西,我们外行不懂,所以,今后再有涉及“金钱”这类敏感事物的研究,请各位学者务必慎重,千万别引来大家的误解而遭“围攻”,更别“助纣为虐”地成为居心不良的人干坏事的“幌子”。
不过话说回来,有关部门可以在制定“精神赔偿”标准的时候考虑一下“金钱镇痛”,根据“疼痛等级”确定“药量”总是比漫天要价靠谱!
解酒药:想法新奇
自从今年10月中国官方开始严查酒后驾车,“解酒药”就被贪杯司机当成了保护神,并且迅速占领了各酒店、药房的显眼位置。
粗略统计,仅在网络上销售的“解酒药”种类就多达上千种,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虽然不同品牌的“解酒药”在价格上分出了三六九等,但是所有产品的宣传口径却出奇地一致,均声称“可速效解酒,迅猛提升酒量”。在官方来势汹汹的高压严打之下,众位酒驾司机对“解酒药”的奇效深信不疑,并把它当成了逃避检查的“夺宝奇兵”。
然而很快,就有专家公开反驳,所谓的“解酒药”只能缓解难受程度,再好一点的可以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至于“消化”酒精,则纯属忽悠。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由消化道吸收进血液,再依靠肝脏解毒,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后排除体外,而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手段能改变这一过程。
可见,吃“解酒药”图的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好让醉眼迷离的司机们再看到路边检查的警察时,能有足够的底气假装没喝,可实际结果如何呢?细一想,原来吃药“解酒”这个想法,就是“掩耳盗铃”的二十一世纪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