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5日,卫生部通报全国共有691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53例。
“全国甲流共报53例死亡病例,我根本不相信。”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甲型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这样说。
让人们生疑的还有这样一项数据。据统计,我国甲流病死率为0.065%,而世界各国平均病死率约为1.24%,比我国高将近20倍。
有专家将此归结为防控措施正确、最早使用疫苗和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等原因。但钟南山认为,是否还存在第四种可能,“瞒报”。
同样遭遇信任危机的还有疫苗。
中国是领先于世界研制出甲流疫苗的。但《中国日报》在10月下旬报道,有超过54%的中国人不愿意注射甲流疫苗。
这和注射疫苗后出现的轻微副作用有关。随后,天津、湖南出现注射疫苗后死亡的案例更为疫苗蒙添了疑云。
卫生部曾专门请专家进行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在一位长期跑卫生口的记者看来,很多术语她都无法明白。
陈冯富珍、曾光、管轶、黄建始等专家都认为,虽然疫苗只对85%的人有效,但它仍是目前预防甲流病毒的最好办法。而两例死亡报告只是一次偶合事件。任何疫苗都会出现非常非常低概率的死亡事件。
“但必须要把疫苗的解释工作做透。”黄建始说,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国内民众长期缺乏很多关于健康的基本知识,只靠一次两次的解释很难让公众获得理解。
黄建始曾经在甲流暴发的初期到过日本的甲流指挥部。让他惊奇的是,日本甲流指挥部的疫苗组有二十多人,其中一半是专门负责向公众解释疫苗的种种问题。
“这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黄建始认为,在和疫情的对决中,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也是制胜关键。
新的危险
病毒在变异
甲流已变体,毒性还属温和,但若继续变异,毒性是否增强、是否会有耐药性都不得而知
11月23日,香港发现人体内的甲流病毒已出现新的变体,随后中国内地也发现多例流感病毒新变体。
钟南山在11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病毒新变体是否出现耐药性,是大家所必须要关注的。
这也是让陈冯富珍备感担忧的。
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表示,不能因为没看到很多人因甲流而死亡,我们就掉以轻心。流感病毒的特性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的情况,它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严重的疾病。
管轶对各种流感病毒的研究超过20年。目前他担心的是,人体成为新病毒的组装车间。
他解释说,由于新型甲流的感染人数太多,不能排除有人会同时得禽流感和新甲流,这样病毒就可能以人为“车间”进行基因的杂交,再度形成一种在人群中可以传播的新病毒。
病毒重组发生的场合也很可能在猪身上。
现在甲流传给猪的已经检测到很多,美洲、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了。管轶专门查阅世卫的记录,猪感染禽流感H5N1的案例在越南河内就有人检测到过,并且猪还不出现病征,如果遇上甲流,就更容易在隐匿状态下开始杂交。
从现有的观测记录看,禽流感的致死率接近60%,那甲流变异后毒性是否会更强,还不得而知。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希望各个国家,一定要收集分析有关病例的各种信息,从而密切关注病毒的变异,进行更好的追踪。
中国对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也持以高度警惕。农业部、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对甲流的扩大监测仍在进行。
国家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表示,严密监控病毒的变异趋势,是疾控系统下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如今,甲流第二波仍在蔓延。北京的各大商场会播放预防流感的广播。作为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已不是私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
疫情会怎样变化?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变化,疫情终究会结束,只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正如美国巴里在《大流感》中写的:“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
- 防控流程
外堵输入
4月30日,卫生部联合33部门对甲流实行“联防联控”,实施严格检疫措施,一旦发现确诊病例便进行隔离。
内防扩散
5月11日,随着二代病例增多,中国的防控措施也从全力围堵病例输入逐渐向“外堵输入、内防扩散”转变。
取消隔离
7月8日,中国甲流密切接触者由原来的集中医学观察改为居家或住地医学观察。
注射疫苗
9月21日,北京率先对国庆庆典参与人员接种甲流疫苗,随后,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展开。
救治重症
10月26日,卫生部表示,防控策略已调整为“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
规范上报
11月4日,卫生部通知,凡确诊为“甲流”,无论有无基础性疾病,是否混合其他细菌,均纳入“甲流”上报范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