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来自试点地区的报告
卫生部长谈公立医院改革
本刊记者
医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今年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围绕公立医院的改革,本刊记者对卫生部长陈竺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医改中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的改革怎么改?
陈竺: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卫生部门将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公立医院是卫生领域诸多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公立医院的改革肩负着关系整个医改全局的重要任务,既要体现公益性,又要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提供服务平台。今后3年,我们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有哪些着力点,请您具体阐释一下。
陈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五个着力点。
第一,要坚持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将会有较大改革,“以药养医”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要进行改革。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来自几个方面:公共财政的投入、社会对于诊疗活动的补偿、个人支付的部分。除此之外,就是以药养医。要改变以药养医,就意味着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这几年公共财政投入一直在增加。
第二,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实行管办分开。对于管办分开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把公立医院从整个卫生活动当中剥离出去,公立医院是整个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它和其他系统的关联不能随意隔断。
第三,医院的管理机构要改革。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比较合适的。决策不是院长一个人决策,有专家,有政府的出资方,有社保的代表,有民意代表,几方共同参与管理。
第四,医院的内部管理要改革。要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一定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客观讲,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当中,技术服务费用,特别是一些高难度手术的价格是不合理的。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合理体现,要在适当时候考虑适当的调整。操作上不应该搞多收多得,而是工作绩效优良者优劳优得。
第五,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要引入卫生经济学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方案,要花比较少的钱,做比较好的事。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将有怎样的补偿机制?
陈竺: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此外还将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院监管机构,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
记者:改变“以药养医”局面,公立医院如何维持正常运转?
陈竺:公共财政投入无疑将继续加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体现出来,切断“以药养医”的收入渠道后,要通过研究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首先在东、中、西部各选一批医院进行试点。切断“以药养医”收入后,一方面对试点医院失去药费加成后的资金缺口进行测算,通过公共财政给予补贴投入。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陈竺: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就一定要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医院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包括诊断治疗活动的规范化,如何通过提高效率、质量来进一步缩短住院天数等,其中潜力非常大。我认为,提升质量和效率与医院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并不矛盾,这就是公平和效益的统一,关键是管理。今后3年的试点工作中,我们要对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的一些内部管理,包括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等进行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