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24日电(记者 袁爽 见习记者 周翌 实习生 朱丽珍)一个多次献出“熊猫血”救人的浙江衢州小伙子佘庆丰,却因自己突发白血病住进浙医二院的病房亟待治疗。
浙医二院苍白的病房里,妻子齐水燕无声地哭泣。丈夫佘庆丰,一个年仅26岁,流淌着RH阴性B型血的年轻小伙子,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住进浙医二院血液病病房。几十万元的高额医疗费以及大海捞针式的的骨髓配对,对于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佘庆丰虚弱地躺在床上挂点滴,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与我们多做交谈。妻子齐水燕在丈夫确诊患病至今,一直形影不离的陪伴他身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几度落泪,“我丈夫一直心肠就非常好,知道自己的血型稀少,只要有需要他多远都会跑过去献血。不知道怎么会的这样的病。” 齐水燕告诉我们,2008年12月,在浙江诸暨一家理发店上班的丈夫突然发现手臂上出现细小的血点,在家人的劝导下佘庆丰回到老家做了一次身体检查。
“当时结果显示血小板指数低,医院建议他到省城大医院作进一步确诊。结果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在浙医二院确诊为突发性白血病。”说起丈夫的病情,齐水燕忍不住眼眶通红。
稀有血型小伙多次上演“生命接力”
RH阴性血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比例大约为0.34%,而 RH阴性B型血,更不足万分之三,被医学界形象地称为“熊猫血”。
2002年,佘庆丰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那时他还未满20周岁。在得知自己的血型是被医学界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B型血后,毫不犹豫的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别人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这几年一共献了1600CC的血。有一次,他在诸暨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紧急电话,说急需RH阴性B型血,连夜就赶到上海献血,怕我们担心还是事后告诉我们的。”泪水在妻子的眼眶中打转。
五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静静地摆放在佘庆丰床头,除了担心突发性白血病给家人带来精神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外,佘庆丰心里还有更大的遗憾。“医生告诉我,如果移植手术成功,我的血型会改变。而且,可能血里还有病毒残留,所以我不再是熊猫血,也不能再捐献了……”佘庆丰吃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妻子早已在一旁哭红了眼睛。
齐水燕说,丈夫在得知患病的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以前献过的血会不会影响到别人的生命,“幸好医生说之前每次献血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不会有问题的。”话语间,输液管里的药已快输完,佘庆丰很仔细地把输液管拎了起来,却不着急叫护士拔管子。“每一滴药,都是钱,他不愿意浪费的。”齐水燕解释说。
献血英雄身陷绝望境地
“我们俩都没什么文化,只靠他在理发店的微薄工资养家。下有三岁的儿子,上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母亲身体又不好,一家人全靠他撑着。”佘庆丰倒下,这个家的顶梁柱也就倒了,想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齐水燕再度潸然泪下。“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他甚至提出不住院了,先是从无菌房里搬出来后来就回家了几天。这样可以省好几天的住院费,他怕给家里太多负担才这样硬撑的。”
佘庆丰茫然无助的眼神,齐水燕含着泪水和血丝的双眼都告诉我们,这个家庭面临着山崩地裂般的重负。在一个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屡次伸出援助之手的“熊猫血”小伙身陷危难的时候,在一个默默无闻毫不吝啬奉献自己的年轻人最绝望求生的时候,社会是不是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呢?救他,是呼吁爱的回归。
记者在浙医二院了解到,经过第一期的诱导化疗和第二期的巩固化疗,佘庆丰的病情已初步得到了控制,病情稳定后,医院会进一步为他做骨髓配型。目前,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手段,除了能否找到匹配的骨髓以外,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这样的家庭同样是大问题。如果治疗顺利,前期化疗与骨髓移植的费用要近30万元。
“患者血型比较稀少,不过骨髓匹配与否与血型并不相关。但化疗和骨髓移植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贫血,这个时候就需要血型匹配,以提供红细胞。”佘庆丰的主治医生黄连生告诉记者,“在得知佘庆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要输血,已经有两名志愿者来找我,说他们与民间稀有血型志愿者有联系,如若需要用血,他们会尽可能帮助佘庆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