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我省自2003年成立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5年来共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80余起,但经过阻断措施,尚无一人感染艾滋病。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防疫人员、公安及其他监管人员,在诊治艾滋病患者及相关工作中,意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刺破皮肤。
2003年,省政府拨款10万元专项资金,正式成立湖北省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专门为发生职业暴露者提供阻断艾滋病感染的药物。据统计,5年时间共发生80余起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去年发生9起,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呈逐年减少趋势。
据了解,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尤其是外科医生和护士)、血站、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和公安人员。药品储备点对80余起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采取了阻断措施,经随访,没有一人感染艾滋病,储备点起到了很好的“防火墙”作用。
储备点负责人、中南医院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介绍,被针扎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几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几率为0.09%,而被艾滋病病人咬伤后感染几率介于这两者之间。若服用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药物,可将被感染几率再降低75%。
桂希恩说,“暴露事件”多是在对患者病情不知情时发生的,如去年就有外科医生在给一名伤者做完手术后,才通过检查发现伤者是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呼吁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这样艾滋病病人到医院看病才不会隐瞒真实的病情,有利于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记者郑志方 通讯员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