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农民将变成“居民”。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在探索取消农业户口问题上,将采用试点先行的办法,先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然后逐步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是好事,但农民也担心变成“居民”以后能不能生二胎、村里的土地会不会收归国有、村民的分红以后该怎么算等诸多现实问题,担心转为居民后以前的好处没了,社保等又享受不到,最后“两头不靠”。昨日,广州市不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表示,他们对取消农业户口持谨慎观望态度。
政府用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
据了解,从去年4月中旬起,广州研究起草《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力求形成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土地、户籍等在内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
广州市政协委员赵同顺去年曾经递交有关统筹城乡的提案,“广州市经济发展很好,有实力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先行一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称,广州市很早就注意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可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短板”现象,去年初,广州市党政专题考察团到西南、华东地区考察,目的就是学习国内兄弟城市推进城乡统筹的先进经验,加快形成广州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
广州的城乡一体化举措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几个方面等。其中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广州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并尽快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的制度。
农民
“转非”后土地分红咋安排?
“如果我们也变成市民,将来还能不能生二胎?”南沙区鹿颈村村民郭先生昨日问记者。他说,广州农民“农转居”是大好事,但按照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户口居民第一胎生女孩的话,还可以生二胎,如果转为市民,他最关注的是这项政策还能不能继续执行下去。
同样,农村的土地问题也成为基层农民关注的焦点。白云区钟落潭镇金盘村党支部书记宋远强表示,如果要推进“农转居”,村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土地股份红利“固化”,“不然这个工作搞不下去。”
宋远强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居民在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优于农村,但随着部分农村的大片土地建起了工厂,来自土地股份分红的收益使富村村民的生活好过当地城镇户口居民,“如果农民转居民后土地归国有,估计很多村民都不同意。”他认为,推进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把土地股份红利“固化”,比如以户为单位确定土地股份,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相比之下,农民就业等问题并不突出。宋远强说,现在村里还有一部分村民有田耕,而没田耕的村民大都在附近打工或做小生意,“生活保障不成问题。”
不过,农民变居民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好处还是令一些农民向往。白云区钟落潭镇一位农民表示,现在村民的社保金每月300多元,听说市民有八九百元,“这300多块钱买完菜就没了,如果我们转了户口也可以每月收入八九百,大家肯定愿意啦。”
记者昨日采访从化、南沙、白云和海珠等地多位农民后发现,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集体,特别是“城中村”,尚未“农转居”的村民对取消农业户口政策反应冷静,而落后地区的村民对此非常拥护。
专家
先试点完善配套系统措施
广东百科律师事务所主任黄建水认为,取消农业户口会遇到很多法律上的问题。广州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有相应的经济保障,但关于农民的一些问题,如土地、林地承包权、分红权等不应轻易调整和改变。“统筹城乡的重要方法是为了对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都实施一体化,因此政府要出台多个措施来保障农民利益。”他说,即使取消农村户口,广州市的“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广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认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统筹城乡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不过,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政府应在保障农民从土地获得收益的同时帮助其在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和创业帮扶等方面获得更大扶持。他认为,“户籍是名义上的第一步,但核心是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调整。”
丁力提出,广州市在取消农业户口方面要先做试点,但试点要把户籍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考量,全盘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这个方面,政府要探索、出台多个配套措施,仅仅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是行不通的。”(记者闫业伟 郑佳欣 通讯员卜永彪)
各方纵论“农转非”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区长刘悦伦:
给农村集体用地农民公寓“发证”
《实施意见》当中提出,对依法流转获得的农村集体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瓶颈。因为农村集体用地由于其用地性质的原因不能获得土地证,公司企业想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厂房、上项目,却又担心不保险。广州开发区就有这样的例子。如果广州能突破这一瓶颈,给农村集体用地发土地证,农村集体用地将大幅升值,真正实现同权同价,而且也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实施意见》中还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开发区之前也建设了一些农民公寓,主要是拆除旧村再集中重建新房,农民只需每平方米补1000元,就可以按照原有住宅面积1∶1换新房。但“农民公寓”没有房产证,只能自住或出租。农民比较关心“农民公寓”是否能取得房产证变成商品房,因为有的家庭分到数百平方米的房子,他们希望能出售其中几套房子换取收入。如果“农民公寓”能够变成商品房,对农民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这样也能加快拆迁和旧村改造进度。
海珠区委书记邓伟强:
给“身份”更要给“居民待遇”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城中村管理,但是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政策。现在城中村一个突出问题是,人虽然已经从农民转成居民,但是却没有享受平等的城市市民待遇,搞得农民不像农民、居民不像居民。比如,目前城中村农转居居民是按照失地农民的标准参加养老保险,退休金每月400多块,比城市居民的养老待遇低了不少。在管理上,还是农村的方式,靠村经济联社来管理,就相当于以前的生产大队。由于各村经济联社经济情况有好有坏,农转居居民收入差距也很大。去年中秋节,海珠区领导班子去给困难群众送月饼,有的城中村居民激动地说“第一次吃到叉烧月饼”。城中村就像是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希望借此次《实施意见》出台,全市能进一步深化城中村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村管理与城市管理二元化的问题。
另外我们平时接访也发现,许多上访是由于村里经济利益纠纷引起的,而矛盾的中心又是村财政问题。有的村民认为村长、社长以权谋私、侵吞集体财产、分红不公而反复上访。建议是否可以探索“村财镇管”,将村里的财政交给街道一级帮助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基层矛盾。
增城农业局局长谢锡禧:
“农转非”需要发展产业“断后”
对于广州将取消农业人口,目前增城尚未有具体实施计划,将及时对此进行研究。增城现有58万农民,取消农业人口需要分步走,花几年时间慢慢推进。
农民的出路是不当农民,农村的出路是转移农民,农业增效的出路是减少农民。今后这些农民拿到居民户口,可以在增城的产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里找到工作,这也需要当地继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