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合胚胎实验。其实类似的研究在中国早已进行,并发表了论文。但由著名科学家盛慧珍领导的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中断,整座大楼显得空空荡荡
9月5日,英国“人工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合胚胎的实验,这事实上是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国王学院等研究机构在一两年前提出的研究申请的回应。该管理局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申请,逐个进行审查。这意味着英国科学家终于可以正式进行这类人兽混合胚胎研究。
说是一类研究,是因为异种混合胚胎的实验实际上有三个等级:
第一种是将某种动物的精子与另一种动物的卵子结合为受精卵,这类研究在伦理上是最不允许的,而且存在多种技术障碍。
第二种叫“嵌合体”,就是将一种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注入另一种正在发育的动物胚胎中,令其发育为两种动物细胞混杂的胚胎,其最终目的是为人体器官修复提供备件,英国方面还没有给这类实验“开绿灯”。
第三种也就是这次批准的实验类型,具体来说,是运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牛或兔、羊的卵母细胞,以培养极早期胚胎(囊胚),并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
首个发表论文的机构
“异种混合胚胎的实验,我们一直在搞,而且是国际上首个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陈学进不无自豪地说。
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所说的“我们”,是指盛慧珍在这个研究所时带领的研究团队,当时,陈是她的副手。这个研究所在新华医院旁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占用了一栋白色的5层楼。“英国人事实上是要重复我们的工作。”陈学进说。
1999年,盛慧珍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实验室,回到国内,担任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并在以后承担了973“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2002年,《自然》杂志曾以《干细胞研究在东方冉冉升起》为题介绍盛慧珍和其他一些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现在这篇文章还贴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一楼,但是,盛慧珍已经离开了这个研究团队,去美国继续研究工作。
2003年,盛慧珍成了国内外媒体和科学界瞩目的科学家。那年8月,她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克隆技术,从外科废弃的皮肤组织中提取细胞,并将这些细胞融合到新西兰兔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成功获得数百个融合胚胎,其中有一百多例发育至囊胚阶段,并提取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这篇论文当时发表在国内的《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上,这也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学术刊物。《自然》、《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均在文章发表的同一天和第二天做出了评论,因为这是国际上第一例人兽胚胎融合成功的报道。
陈学进说:“去年英国为了人兽胚胎研究的工作而召开听证会,邀请了国际上三个专家,盛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也说明她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不得已的手段
将人兽细胞融合,其实是科学家不得已的手段。
人类的体细胞,比如皮肤细胞,是一种专门化的细胞,早就丧失了发育成胚胎的能力。但是,干细胞研究却发现,如果将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去掉,代之以这种体细胞的细胞核,就有可能让体细胞返老还童。
卵母细胞如同神奇的魔法师,它含有的胞质物质,唤醒体细胞细胞核中潜藏的能力,并能让它发育到囊胚阶段,这样,科学家可以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具有发育成所有种类细胞的可能性,将它们植入一些病人受损的脊髓、角膜、脑区,可能起到修补工的作用,帮助治疗一些曾认为回天无术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治疗性克隆”技术。而且,如果使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还可以消除免疫排斥的问题。
可惜,这个技术并不成熟,成功率非常低,这就需要大量的卵母细胞。但是,从女性身上直接采取卵母细胞是非法的,陈学进介绍说,“只能与开展试管婴儿项目的机构协作,经同意,拿到一些多余的废弃卵子”。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科学家只好退而求其次,向动物要卵母细胞。好在动物的卵母细胞同样能“激发”人类的体细胞。
但是,这项技术用到人身上,就得经过伦理方面的检查。虽然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即线粒体。它负责编码13个基因,主要功能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虽然比起细胞核中的几万个人类基因,这13个线粒体基因只是少量的“杂质”,然而人们担心,如果有人将这些混合胚胎发育成个体,这些家伙将给伦理学带来重大难题。
但是,在科学家看来,这种担忧只是杞人忧天。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情况下细胞中的动物线粒体会随着胚胎发育逐渐丢失。再则,线粒体只是供能单位,并不编码与“人”特征有关的任何蛋白。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胚胎干细胞研究有条伦理底线,那就是人兽胚胎绝不允许被植入子宫内,而且在胚胎发育到14天以前就得把它毁掉。“这些胚胎最多到14天就终止了,而且不允许重新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不可能繁殖后代。明确了这些界限,也许会消除一大半的忧虑。”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说,因此“国内对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不限制”,正是沈铭贤所在的部门在当年为盛慧珍的论文作了伦理审定,他们的结论是“应予支持,但不能应用于临床” 。
为什么不能应用于临床,沈铭贤解释说,因为还是有风险的,动物的线粒体“会不会与人的线粒体或别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科学家并不知道”。更大的风险还是病毒,“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对动物却无害”。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必须“慎之又慎,科学上严格准入,伦理上严格把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