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广场举个牌子四处找人“索”拥抱。1月4日,国内首个乙肝“抱抱团”行为艺术在河南郑州上演,效果还不错,超过八成的市民接受了拥抱。
“我们原本担心多数市民不会接受拥抱,郑州市民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让我们感动”,乙肝抱抱团的成员如是说。其实,这样一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虽然局部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但就整体而言,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的宽容度越来越高。
我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现实中遭遇歧视的痛苦心态。以公益活动的形式,一方面宣传乙肝常识,一方面谋求社会宽容,也无不可。但问题在于,寻求社会宽容非得要当街索求“拥抱”吗?或者说,即便是大多数市民拒绝拥抱,就意味着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实话实说,我以为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
公开打着招牌宣传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然后主动要求拥抱——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公益呼吁,其实细一想,却等同于是一种道德勒索。我有乙肝,你抱还是不抱?不抱,就说明你歧视——如此,站在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将所有大众都视为了“潜在的歧视群体”,与其说是渴求宽容,不如说是绑架道德。我想,即便是有市民反感这种做法,拒绝拥抱,也不能据此判定人家怀有乙肝歧视。“宽容乙肝”本来没有道德元素,只是一种现代社会中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的理性素质,强行附着于过高的道德色彩,是不可取的。
走在马路上,冷不丁过来一个陌生人索求拥抱,有人能接受,有人就不能接受,无论接受与不接受,都属于人之常情。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一个富有数千年人文传统的社会中,与陌生人拥抱,肯定会遭遇很多人的拒绝,这与歧视不歧视无关——所以我要说,“乙肝抱抱团”的创意含有“道德病毒”——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就不能正确对待社会。 (山东 陈一舟)